福清:“穩”有支撐“進”有動力
2024-08-26 17:07:42?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王倩雯 我來說兩句 |
第二季度重大項目亮曬考評全省第一、上半年經濟指標全市第一…… 福清:“穩”有支撐“進”有動力 近日,福州上半年經濟總體運行情況出爐,福清位列全市上半年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綜合考評第一名,11項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紛至沓來的優異成績還有“省重大項目季度亮曬工作”第二季度考評全省第一,“項目攻堅突破年”、招商引資考評全市第一。 “省考”“市考”成績亮眼,福清有何經驗之談?答案是做強支撐、提升動能。 “新項目持續滾動入庫,老企業深挖存量潛力、引導創新轉型,讓福清經濟穩住了基本盤。全力以赴推動市場消費活躍度則為福清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勁。”福清市相關領導表示,福清著力優化目標盤、項目盤、招商盤、資金盤、創新盤“五盤并轉”工作體系,實行“指揮部+專班”運作機制,使經濟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沉著有力,高質量發展可感可知,信心逐步增強,預期更加積極。 簽約、開工、投產……在福清,這三件事并非獨立而行,而是統籌在一個“庫”中,作為經濟建設的中流砥柱。 “實施親情回歸與產業鏈招商相結合,上半年新簽約引進89個項目,正在洽談的10億元以上后備項目已達23個。”福清市相關領導介紹,邊簽約、邊投產、邊洽談,保持常態招商引資,保證大項目、好項目源源不斷入庫,是福清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重要原因。 項目持續滾動背后是機制在發揮關鍵作用。福清以開展“項目攻堅突破年”行動為抓手,優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并落實“紅、黃、藍”預警、市級領導帶隊到項目一線現場協調等機制,推廣工作專班、推進專案、問題專單、每周專題、進展專報“五個專”工作法。 新項目要“引”,老項目要“扶”。福清在深入挖掘存量企業發展潛力方面下足了功夫。 運用政策“扶”。通過完善鼓勵工業企業增資擴產等46條政策措施,用好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今年以來促成28家規下企業轉規上、3家制造業企業主輔分離,每年可新增產值42億元。 引導創新“扶”。結合深化“上云用數賦智”工程,實施國電二期等54個重點技改項目;實施高精特新企業倍增行動,今年新增高精特新企業65家。 騰出土地“扶”。推廣零地招商、合作經營、騰籠換鳥等模式,累計推動70家低效工業企業提質增效。 多措并舉下,一眾企業煥發新生:福耀綠色智慧工廠內,玻璃從原片到成品所需的各項工序全部交給工業機器人完成,3萬名員工共擁有2229臺工業機器人,人均密度超過新加坡、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坤彩科技產業園里,由15面LED環屏組成的超過2000平方米的全數字化管理駕駛艙,通過生產數據采集自動化、生產廠房可視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能夠最高效地解決生產中的各種問題;廈門大學在國內設立的首個縣級市科技創新中心——廈門大學科技園(福清)科技創新中心已吸引8個校地企聯合共建項目落地、32項科技成果轉化對接。 伴隨著工業起飛,現代服務業也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福清聚力發展商貿、金融、物流、旅游、會展、跨境貿易、工業設計等產業,著力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讓城市更具“煙火氣”。 “振興龍田商貿業,建好龍高商貿城”,便是福清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作為全省首個鄉鎮夜色經濟示范區的龍田遛街夜市,拉動消費近億元;電子商務產業園已完成一期2.2萬平方米的建設,引進3家電商企業,聯興云倉及臻品源電商直播公司年營業額超億元;全球名品交易中心引進江陰港綜保區跨境電商展示中心、東德逸跨境選品中心等20余家商戶,在售商品超2000種。 如何讓現代服務業更好地提升城市競爭力?福清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和外向型經濟特點,堅持“重點商圈+消費政策+新興業態+場景應用+特色消費活動”,提升城市主商圈和特色街區,用好購房購車補貼、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廣商業進公園、共享太空艙、農文旅融合、海水溫泉、電商直播等新業態,推行移動充電車等應用場景,常態化舉辦廟會燈會、無人機秀、燈光秀、龍舟賽等活動,促進現代服務業跨越提升。數據顯示,福清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20年的40.6%提升到2023年的44.4%。 “新時代新征程上,全力推動改革創新發展,是提升福清核心競爭力的現實需要,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福清市有關領導表示,福清作為工業經濟的主戰場,必須下功夫、出實招、求突破,在更高層級上增強創新能力、提高開放水平,奮力推動各項工作爭當“領頭羊”。(記者 錢嘉宜 通訊員 林翔) |
相關閱讀:
- [08-23] 福清城區兩路段完成提升改造通車
- [08-23] 福清市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召開
- [08-23] 福清市推行“漁業經營一件事”舉措 助力漁企“揚帆遠航”
- [08-23] 福清市中醫院康復科夜間門診將于9月1日起開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