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瑟江:因海而生因江而名 古跡盛滿海絲傳奇
“葉向高讀書處”清代摩崖石刻
連綿古厝:記載瑟江海絲文化
瑟江村保存的古厝很多,進村路的一側原來是大海,另一側就是連綿數百米的古厝一條街。一座比一座漂亮,一座比一座恢弘。
村中還有一條在古厝中穿行的小道,兩側保存的多是明清時古厝,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十六天井。三十六天井指的是一幢宅院里有36個花園,是明代萬歷年間名滿京津的義商翁積庵所建。翁積庵原是個窮小伙,結婚時衣帽鞋子全是向人借來的,新娘夜里吐痰,不小心吐到新郎借來的鞋子上,新郎擔心對不起朋友,天未亮就出門登上一艘北去的貨船,落腳天津渡,為一貨棧做挑夫,后因行事忠義,經商有道,成為津門大商。之后,赴京在東直門一帶開設典當鋪,生意興隆。朝廷遇到難處時,翁積庵仗義疏財,助國為民。當朝宰相葉向高父親曾在瑟江設學,葉向高小時也曾在瑟江村讀書,至今村中城山寺后還保存“葉向高讀書處”的清代摩崖石刻。葉向高向萬歷皇帝舉薦翁積庵。皇帝特旨恩授其為禮部主事。因魏忠賢嫉妒陷害,翁積庵關閉當鋪,收回資金,換成珠寶藏在破襖之中,化裝成乞丐,一路南行。回到瑟江后,建起三十六天井豪宅,并以自己久居京城的見識,鼓勵后人闖蕩海外經商。三十六天井大都毀于日本侵華時日機轟炸,今尚存部分。
瑟江人似乎都有經商天賦,又都有視異域為家鄉的豪邁,現在子弟分布在80多個國家經商,前面瑟江人說的正月十六舞“板凳龍”時有80個國家的人來,即是指瑟江海外游子歸鄉。
翁祖瑜脫口就說出了一串今天在世界各地經商有成的瑟江翁氏:“瑟江人在海外經商成功者代代都有,像翁祖基現在是印尼潔具大王,是印尼中華總商會名名譽主席,還參與創辦了廈門特區第一家外資企業——印華地磚公司。在粵港兩地經商有成的翁武強、翁武游兄弟,現在是上市企業的老板,創立了著名的時尚品牌“卡奴迪路”,翁武強現在是摩登大道時尚集團總裁。
問翁祖瑜瑟江人在世界各地經商有成靠的是什么?村支書說:“就兩點,一靠學習,二靠忠義。村里人有很深厚的關帝崇拜,最愛的關帝像就是關帝捧書讀那一幅。
在村中古厝里穿行,記者看到有座古厝二進房屋雕花木窗,雕的是兩個大大的繁體“書”字,門框兩側泥雕雖剝落了許多,但仍能看出“圖書”幾個字,村里老人說這家人過去曾辦過圖書館,村里人都可以去免費看書。
與年輕的村長翁財志聊天,方知這位村長現在還在福建農林大學讀書,讀的是農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新職業農民經濟管理大專班。
翁祖瑜說,因為愛讀書愛學習,瑟江人就有好眼光好思路大胸懷,水到渠成。 |
-
責任編輯:薛明輝
標簽:福清 古跡 村落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