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關寨
東南網4月19日福清站報道(記者 王晶)雨后的一都,群山之中云霧繚繞,路邊花繁錦簇,陽光透過云層照射著這個歷史文化氣息濃郁的小鎮,顯得格外安然靜謐。驅車抵達東山村,綠蔭掩映的遠山山腰間一座白墻青瓦的古建筑群落,氣勢磅礴,引人入勝,那便是東關寨。
東關寨是福清唯一一個古寨堡,1981年成為福清市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百年古寨年久失修 破損嚴重
一進
二進
東關寨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今已歷經280余年的歲月洗禮。整座建筑為土木結構,呈長方形,長76米、寬55米,占地面積約4180平方米,采用中軸線對稱布局,分上、下兩層,共99個房間。圍墻下方為花崗巖壘砌而成,高約10米;上部為土筑,厚約兩米。寨內有跑馬通道,寬兩米,可供騎馬巡邏。寨墻上開有小窗,供瞭望射擊之用。
樓梯
二樓走廊
走進東關寨,共有五進,依山勢高下而建,層層遞升,每進之間都有獨立的天井和防火墻。寨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排水通暢,布局巧妙。寨內隨處可見各種精美的石雕、木雕,雖久經歲月,依舊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一都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古寨在修繕前曾因年久失修,導致墻壁倒塌、房屋開裂、雜草叢生,寨內斷壁殘垣的景象隨處可見,不少梁木因蟻蛀腐朽已然破損,甚至斷裂,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加緊修繕 期待重煥光彩
房檐
屋頂
為了讓古寨重煥光彩,福清市政府積極引導一都鎮開展東關寨保護工作,于2014年啟動修繕工程。在完成修繕工程前期摸底并修建通往東關寨1公里的水泥路后,修繕工作于2015年11月正式動工,投入資金1500萬元。
“文物修繕程序多、內容雜,其原則是’不改變文物原狀,修舊如舊’, 盡量保留傳統工藝和原有做法。”福清市博物館館長毛胤云告訴記者,東關寨作為福清唯一一座山區古寨,在修繕中要重點保護寨子清乾隆時期建筑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調整剔除建國后人為增加修復的不合理部分,并采取加固措施使其保持穩定,解除安全隱患。
天井
目前,東關寨修繕工程已完成近70%,屋面屋頂、木構架加固、墻體垮塌修復已基本完成,地下排水、“三合土”地面修復等工作正在進行。施工總工期為2年,預計今年年底完成修繕。
排水口
“修繕完成后會遷入原住民,保持原有生活,讓古寨重新煥發生機。”毛胤云表示,今后東關寨管理將由屬地一都鎮負責,融入鎮旅游景區總體規劃中,結合當地優越的生態環境,打造富有文化氣息的鄉村生態休閑旅游景區。
跑馬通道
據悉,近年來,福清市政府尤為重視文物修繕工作,已先后修復龍江古橋、葉氏宗祠、萬安古城等文物遺存。由于修繕工程耗資大,政府也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行文物保護,讓福清更多歷史文化遺存得以繼續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