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硋灶中小:伡鼓舞現草堂山 伡鼓聲繞興化灣
m.bjjht.com
2016-12-29 18:37:54? 黎臻懋?來源:東南網福清頻道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12月29日福清站訊(記者 黎臻懋)伡鼓舞表演時,由二人推車和一名鼓手組成的伡鼓殿后壓陣擊節指揮,30多名鈸手組成隊列在鼓點下撥動雙鈸,鑼也列隊其中趁勢擊發,另有擎彩色寶蓋涼傘者在其間穿梭來回。傘手、鑼手、鈸手、鼓手,隨著鏗鏘的鼓點,舞姿翩翩的同學們一同舞出各種變化無窮的動作,期間還不時變換隊列,形成新的花樣。鼓聲雷動,鑼鈸鏗鏘,動作整齊,舞步矯健,旋律回蕩在校園的上空,組成的各種圖案在操場翻旋,場面宏偉壯觀、氣勢磅礴。

“2014年,為傳承和發揚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學校遂將伡鼓舞作為鄉村少年宮特有課程引入課堂。”福清市新厝鎮硋灶中心小學校長陳禧表示,硋灶中心小學在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注重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結合當地傳統文化在校園內開展特色教育。

硋灶中心小學創辦于1912年,背倚朱熹曾結廬講學的草堂山,面朝內涵無限而波瀾不驚的興化灣,福泉古驛道和福廈高速路先后經村而過。學風與鄉情并茂,人文共山水同輝,從這里走出過不勝枚舉的能人志士。如今,傳統文藝又將在這煥發新生機。

“伡鼓舞傳承至今,原本只有村中老婦人才會,現如今我們把這一技藝引入到校園中來,讓這些孩子學習,他們既學得快,又更具生機與活力。”硋灶中心小學總輔導員翁智敬老師告訴記者,在年節時鎮上表演伡鼓舞,學生耳濡目染,所以學習時興致更高,也更加輕松。

現在,每周一下午,硋灶中心小學將伡鼓舞作為校本課程在全校進行推廣學習。“我們自己本沒有老師會這項技術,我們就請外面村里常年展演的人來教我們的老師,再由老師教給學生。”翁智敬老師表示,學校在傳承學習傳統伡鼓舞的同時,老師們結合現代音樂和舞蹈形式,在伡鼓舞中加入新的動作和編隊方式,使之更具有觀賞性,也更有益于學生鍛煉體魄。

如今,無論是本地元宵佳節等各種傳統節日,還是在全福清開展的民俗文化節中,作為福清市教育界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硋灶中心小學伡鼓舞項目都備受關注,并廣受好評。
據悉,伡鼓舞源于明朝,盛行于清末,以侑神和自娛的方式求得一方安泰,并成為具有明顯莆仙文化特征的文化展演活動。2007年,新厝伡鼓舞被福建省政府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新厝鎮獲福建省“民間藝術之鄉”稱號,并被文化部授予“伡鼓藝術之鄉”榮譽。 |
-
責任編輯:孫偉強
標簽:福清 硋灶 教育 伡鼓舞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