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食俗:福清傳統(tǒng)一日三餐飲食習慣
m.bjjht.com 2016-04-15 08:58:37? ?來源:福清電視臺 我來說兩句
“民以食為天”,一地之食俗,受其自然條件之影響殊甚,如地域位置,地形氣候,資源物產(chǎn)等等。又受人文因素之侵染,如居民的遷徙史,文化宗教等等。 福清地處沿海丘陵,氣候?qū)倌蟻啛釒?,溫熱多雨卻又流短河淺缺乏水源,物產(chǎn)種類頗多卻又欠豐裕。因而食物中的主食以甘薯為主,過去是福建著名的“地瓜縣”。副食中的海產(chǎn)品以豐,魚蝦貝藻莫不如饌。但由于土瘠人貧,烹飪方法都較為簡單、煎煮炸炒為主要方法。 福清居民祖先多來自中原,有的還是由中原遷閩南再遷福清,因之其飲食習慣中保留了較多的中原尤其是閩南化了的中原習俗。且福清人早就遠涉重洋遷居海外,也帶來了許多域外食風,形成了今天古今相濟中西共存兼收并蓄的食俗。 主食 主食是指一日三餐主要食品,因古今生活質(zhì)量不同,變化很大。舊時以番薯及其加工品為主食,今時則以米面為主食。 小編題外話: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我大福清這么富裕,怎么可能沒米飯吃?其實福清自古土地貧瘠,整個福清就兩個產(chǎn)糧區(qū),一個霞盛——現(xiàn)在的西區(qū),一個現(xiàn)在的龍?zhí)镦?zhèn),米對福清人來講是極其奢侈的,普通人家一般別想吃到米飯。所以老人常說,古時候福清的女孩子都喜歡嫁給長樂人,因為嫁到長樂有米吃,福清人天天吃地瓜、鲄仔(魚干)。想想也是挺心酸的啊,大家要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日子。 糜 大米加較多水煮成,又稱“粥”、“稀飯”。是舊時福清西部稻谷區(qū)人們的主食,現(xiàn)已普及全境。一般一天三餐中有兩餐食糜。 飯 大米加較少水煮成或蒸成,又稱“干飯”,是舊時福清西部稻谷區(qū)人們的主食,現(xiàn)已普及全境,一般一天三餐中有一餐食飯。而東部龍高半島和江陰島等“地瓜區(qū)”,過去僅在過年過節(jié)和喜慶時才吃飯。 |
- 責任編輯:林增攀 標簽:福清 民生 傳統(tǒng) 飲食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04-14 ]福清鏡洋相思嶺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園農(nóng)場草莓園受歡迎
- [ 2016-04-14 ]春季手足口病多發(fā) 要做好預防措施
- [ 2016-04-14 ]福清市東張鎮(zhèn)傳統(tǒng)小吃方糕:藏味方寸間
- [ 2016-04-14 ]福清部分市民任意設地鎖 圈地占車位
- [ 2016-04-12 ]福清市民舉報??阪?zhèn)有人修建"活人墓" 回應稱將盡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