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福清新聞網5月14日訊 日前,由福州市文化館、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福清市文化館、福清市立達孔學會、閩江學院蔡繼錕音樂學院佾舞傳承中心、福州市佾舞禮樂書院承辦,福清市古琴協會協辦的“周禮佾舞·八音琴韻”專場展演在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舉辦(如圖)。
配樂展演《周禮佾舞·詩經鹿鳴》、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古琴獨奏《云水禪心》等10多個節(jié)目依次上場,整場展演活動以“八音雅韻”的琴聲、莊重大氣的佾舞來展現中華禮樂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市民游客在沉浸式的“非遺+旅游”體驗模式中感受閩都傳統(tǒng)文化魅力。
北宋徽宗時期,大晟樂府典樂師福清人劉詵奉旨制作《大晟樂章》的佾舞方程式及配樂,佾舞發(fā)展進入了全新發(fā)展階段,福清人劉詵也成為中華音樂史的奠基人而載入《宋史》,劉詵的卓越貢獻,奠定了福建閩都“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美譽。同時,劉詵還負責北宋徽宗收藏古琴的收集和鑒定工作,由此開啟了中國古琴收藏史和鑒定的先河。
據了解,古琴位列八音之首,素有“八音之君、琴定八音”之說,2018年,佾舞傳承保護單位福清市立達孔學會率先提出把古琴回歸到“八音雅樂”領域進行研究和探索,恢復佾舞配樂傳承,再續(xù)歷史文脈。
此次“周禮佾舞·八音琴韻”的禮樂文化展演活動,不斷振興“佾舞八音”配樂琴簫塤笛的傳承實踐,同時促進佾舞禮樂文化逐漸由階段性向完整性過渡的傳承保護與傳播奠定了實踐基礎,對形成閩都深厚文化底蘊具有積極的意義。
上拉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