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文明之光與古跡之美相輝映
2024-04-30 17:06:30? ?來源:東南網福清頻道 責任編輯:林學武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4月29日訊(記者 李昕彤)福清,這座位于福建東部的海濱城市,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更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近年來,福清市委市政府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文明創建工作,將古跡保護與文明創建緊密結合,讓古老文化與城市文明之光相互輝映。 水澤千年,福澤千秋 天寶陂,這座屹立于龍江之濱的古老水利工程,歷經千年滄桑,見證了福清水利發展的歷程,是福清人民珍視與保護的文化遺產。自唐朝天寶年間建成以來,天寶陂便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福清人民。 天寶陂。 來源:福清市融媒體中心 新中國成立之后,福清市開始大規模組織實施水利建設,天寶陂的保護與修繕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歷屆縣市委、縣市政府都將天寶陂的維護與發展視為重中之重,傾注了大量心血與資源。1950年1月10日,福清市新建了天寶陂防洪墻,并對引水渠進行了長達400米的疏浚工作,同時在取水口設置了閘門,確保水利設施的安全高效運行。此外,天寶陂的外陂也經過改造,采用石條滾水壩結構,極大地提升了其穩定性與耐久性。1963年,福清政府再次撥款8.5萬元,用于加高大壩0.5米,并砌筑了長達70米的副陂,進一步擴大了輸水渠的范圍,灌溉范圍延伸至東閣農場。 進入21世紀,福清市繼續深化對天寶陂的改造與升級。2010年,天寶左岸的泄洪沖沙閘建設完成,為水利設施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至此,天寶陂干渠的全長達到了19.4公里,引水流量每秒可達1.5立方米,其灌區覆蓋了龍江、海口等鎮街的14個行政村以及東閣華僑農場、三華農業示范園等重要區域,總灌溉面積達到了1.9萬畝,為福清市的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天寶陂2。 來源:福清市融媒體中心 天寶陂不僅是福清最早的大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更是福建省內集引水灌溉、防洪排澇、蓄淡拒咸于一體的水利工程的典范。其卓越地位得到了認可。2001年,天寶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12月8日,更是成功入選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這不僅彰顯了天寶陂在全球灌溉工程領域的卓越地位,更讓福清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世界舞臺。 宋韻悠長,古橋新貌 龍江橋,作為另一處承載著福清千年滄桑的古跡,橫跨在福清的母親河龍江之上。這座梁式石橋始建于北宋宣和六年,歷經九百多個春秋的風雨洗禮,依舊屹立不倒,見證著福清的歷史變遷。它不僅是當地交通的重要樞紐,更承載著福清人民深厚的記憶與情感。 龍江橋。 來源:福清市融媒體中心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龍江橋歷經戰火摧殘,中間數門橋面石板被毀,一度只能用木頭臨時架設。然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進行修葺加固,使龍江橋恢復成為一座完整而堅固的石橋。 20世紀90年代,隨著福清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長,龍江橋已無法適應新的交通壓力。為了保護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并優化交通布局,福清市政府與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尋找解決之道。最終,在著名僑領、時任世界福清同鄉聯誼會主席的林紹良先生的支持下,元載大橋于1993年12月竣工通車。元載大橋橫跨在福清的母親河龍江之上,與古老的龍江橋平行而立。它的建成有效緩解了龍江橋的交通壓力,保護了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更為福清市的交通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福清市政府對龍江橋的保護更加重視。2010年,福清市政府斥資近500萬元,對整座龍江橋進行全面修葺、加固,使其煥發出新的光彩。同時,政府還加強了對龍江橋周邊環境的整治和保護,為游客提供了一個更加優美、舒適的游覽環境。 作為福清市現存最長的一座古代石梁橋,龍江橋也是福建省內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梁橋之一,其珍貴價值得到了大眾的認可。1961年5月,龍江橋被省政府公布為福建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更是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跡新輝,文明同行 在推動文明創建的過程中,福清市政府對天寶陂、龍江橋等歷史古跡的保護與傳承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關注與重視。為深化保護工作,福清市相繼出臺了《福清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通知》及《福清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實施細則(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古跡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和明確的行動指南。這些政策不僅構建了逐級帶動、部門聯動、共同推動的工作格局,更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了一股守護文化遺產的強大合力,為文明創建工作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在日常工作中,福清市注重加強古跡的日常維護,確保每一處古跡都能得到妥善的保養與修繕。同時,政府還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宣傳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并認識到古跡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從而激發他們參與到古跡保護中來。這種全民參與、共同守護的氛圍,不僅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養,也為福清市的文明創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福清還完成了全市不可移動文物定線落圖工作,并入“多規合一”平臺。這一創新舉措將保護工作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緊密結合,實現了古跡保護與城市發展的和諧共生,確保古跡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得到妥善保護。同時,建立職能部門聯審機制,把保護工作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確保了保護工作的規范性和長效性。 通過一系列舉措,福清市成功將文明創建與古跡保護相結合,實現了城市文化與文明的同步提升。如今,在福清市政府的精心呵護下,天寶陂、龍江橋等古跡煥發出新的生機與光彩,成為福清市的文化名片和文明窗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參觀。而市民們也在文明創建的推動下,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共同為城市的文明發展貢獻力量。 |
相關閱讀:
- [04-28] 總投資約10億元,福清汽車城項目建設正酣
- [04-18] 福州住房公積金中心福清管理部主要業務實現首季“開門紅”
- [04-17] 智能農機賦能春耕生產福清農業生產滿滿“科技范”
- [04-12] 擅自處置建筑垃圾 福清多家運輸公司被罰款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