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路街道積極探索“微黨校”工作新機制
2023-02-24 16:39:27? ?來源:福清市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林雨軒 我來說兩句 |
教師引經據典、學生各抒己見……一幕幕精彩的黨課場景在宏路街道各村步道、公園、黨群服務中心上演,一聲聲激昂的話語從各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地傳出。這是宏路街道創新開展村(社區)黨課的場景。 為適應新時代黨員教育管理要求,去年以來,宏路街道整合優勢資源,以街道黨校為主體,擴充20條黨員教育“觸角”,打造“一中心分帶多基層‘微黨校’”。那么,黨校“如何講?”“誰來講?”“講什么?”宏路街道創新課堂新模式給出了答案。 如何講? 開啟田間步道“土話”新模式 “我覺得這段話應該可以這么理解,大家覺得怎么樣?”在宏路街道田園步道“微黨校”中,周店村的黨員們正在自發交流討論。 這樣在家門口就能上黨課,用“福清話”講黨課的新模式,是宏路街道的“創新成果”。 “之前,我們上黨課都是到街道集中學習。不僅距離遠,內容也比較生硬。現在,每個村都有‘微課堂’,在家門口就能上黨課。不僅方便我們出行,還能根據自己村的實際情況開設特色課程。”周店村黨員老陳說,近年來,宏路街道因地制宜,充分整合各村步道、公園、黨群服務中心等陣地資源,采取就近原則,在每個村(社區)建設“微黨校”。同時,創新教學形式,引導大家用家鄉話講黨課,以拉家常的方式,把黨員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讓黨員教育更加“接地氣”。 將黨課學習活動搬到田間地頭、門前屋后,在黨員干部家門口打造溫馨的學習園地,這給黨員學習提供了便利的學習環境。家門口的黨課也不再是以往“老師念、學員聽、講完就散場”的僵化模式,而是在交流中尋找新思路,變得更新鮮、更接地氣。 誰來講? “土專家”零距離教學新模式 學習方式和陣地的問題解決了,那么,“接地氣”的黨課誰來講?宏路街道的“田間黨課”在師資配備上也下足了“功夫”。一方面,該街道借助上級黨校教師隊伍提供的優質教學資源,組建由街道領導班子、黨員模范、農業“土專家”“田秀才”、致富能人、黨務骨干等組成的“客座講師團”;另一方面,依托各村(社區)深入挖掘“美麗庭院”示范戶、廚藝小能手、村醫、理發師以及擅長家務的家庭主婦等,擴充師資力量。 從農業種養技術,到發展農村經濟;從講述從前故事,延伸到鄉村振興的發展;從反詐騙警示教育,到提升鄉村風貌的工作部署……宏路街道的“田間黨課”逐步實現了教學常態化和師生“零距離”,創建了“人人能授課、處處是課堂”的新模式。 借此,宏路街道形成了以黨建促業務、以融合促發展的教學格局,使“微黨課”在黨支部建設中真正成為服務黨員、建設隊伍的“大課堂”,讓黨的政策理論入腦入心,更好地深入基層、落地生根。 講什么? “量身裁衣”定制新模式 “各村(社區)實際情況不同,講課的內容也必須因地制宜,每個黨員的培訓需求也不同,我們的‘點菜下單’模式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宏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各村(社區)依托“微黨校”建設,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了解黨員群眾想聽什么、關注什么,并根據本地黨員的理論和農技需求進行“點菜下單”,制定“黨建類、農業類、實用類”等課程,為學員提供“點單式”培訓內容,量身打造“培訓套餐”。 除了“量體裁衣”的課程設置外,課堂形式也擯棄傳統授課模式,可以是講述一個小故事、傳授一個生活小技巧,也可以是教大家炒菜、理發,甚至可以是一起唱唱歌、跳跳舞。“這種形式的黨課,淡化了師生角色,也可以站在農民的角度,在聽課過程中互相探討交流,既生動又有趣。”不少黨員這樣說。 一年來,宏路街道的20個“微黨校”已陸續開展各類學習教育活動60多期,黨員群眾從中獲得豐富的精神食糧,不僅掌握了政治理論,還學到了實用技術,為該街道鄉村振興增添了動力。 一磚一瓦,綿綿用力;一針一線,久久為功。宏路街道將繼續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進一步探索創新“微而廣、廣而活、活而實”的“微黨校”工作機制,推動形成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的黨員教育培訓體系,全覆蓋推進基層黨員教育,充分發揮“微黨校”陣地建設示范作用和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黨建、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同頻共振。 |
相關閱讀:
- [02-10] 融城“二十四味”‖宏路街道的“融”味
- [01-29] 宏路街道關工委慰問困難學生和退休老黨員
- [01-12] 宏路街道3735份“防疫健康包”免費送群眾
- [01-03] 入戶摸排 送“苗”上門 宏路街道全力推進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