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援藏行 一生援藏情——福清3名醫務工作者的抗疫故事
2022-11-15 17:57:23? ?來源: 責任編輯:許茹燕 我來說兩句 |
11月11日,福清支援西藏昌都市核酸檢測工作的醫務工作者林振旺、邱華、王浩結束集中休整,正式回家。 當天中午12時,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林振旺、邱華、王浩抵達福清市衛健局,副市長鄭云為他們一一送上鮮花,熱情歡迎他們回家。 連續作戰76天 8月18日,一接到省衛健委和福州市衛健委的緊急通知,福清廣大醫務工作者就踴躍報名,福清市衛健局從中篩選出3位優秀代表——福清市第二醫院工會主席、檢驗師林振旺,福清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長、主管技師邱華,陽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管檢驗師王浩赴藏支援。從“報名—體檢—籌備—培訓—出發”,時間僅僅25小時。 “接到通知后,我們就備好了7到10天的物資就出發了。”僅帶了兩套衣服的林振旺沒有料到,回來已經是初冬了。 8月20日,跨越三千里,幾經輾轉抵達西藏昌都的林振旺一行,僅休整了1個多小時,就走進了昌都市疾控中心實驗室開始檢測工作。缺少試管架、自己動手用紙托折;缺少儀器設備,就人工加快速度……他們想盡辦法讓檢測快一點、再快一點,和病毒賽跑、搶時間。 8月22日,林振旺作為6人小隊的隊長,和王浩一同被調往陸軍第九五五醫院開展核酸檢測工作。至此,他們開始了長達2個多月封閉式的生活。實驗室和病房改成的休息室之間短短的路程成了他們唯一可以放松的地方。 “部隊醫院檢驗科、輸血科、病理科三科合一,才七八個人,我們到之前,他們一天的檢測量大概是500多管。”林振旺告訴記者,醫院實驗室負責檢測昌都市卡若區6個核酸采樣點送來的標本,由于條件受限,很多環節依然只能用人工代替,但大家干勁十足,檢測量提升至每天2600管。 “檢測量不大,最大的困難可能就是高原反應和連續作戰76天的疊加疲憊。”林振旺說,以前他曾到過西藏,這次又與西藏結下別樣的緣分,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援藏抗疫貢獻了力量。而高壓之下讓他減肥20多斤,成了林振旺這趟援藏之旅的意外驚喜。 培訓檢測隊伍 昌都的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久居平原的人容易產生高原性缺氧,加上要穿全副武裝的防護服,僅僅這兩點對醫護人員來說就是一大考驗,工作前后吸氧已成常態。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邱華依然很好地完成了,核酸檢測和62名隊員的后勤保障工作。 邱華是此次福建省援昌抗疫醫療隊后勤組組長、福州隊隊長,缺氧不缺崗,在她的帶領下,昌都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從車載實驗室,到新實驗室啟用,隨著實驗室配置不斷完善,昌都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速度不斷加速,檢測量從最初的每天168管提升到每天6500管。援藏期間,昌都市疾控中心實驗室完成核酸檢測近14萬管,約130萬人次。 而讓邱華自豪的不僅僅是檢測能力的提升,更是因為他們為昌都市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檢測隊伍。在昌都市疫情防控取得動態清零成果后,邱華與其他幾位隊員發揮專業特長,對昌都醫務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實驗室工作培訓,先后為昌都市疾控中心實驗室培訓學員35名,為昌都市考核培訓126名學員,其中,考核通過101人,有力地充實了當地檢測人員隊伍。 “在我們集中休整期間,昌都又發生了疫情,有了這支核酸檢測隊伍,他們已經可以靠自己完成檢測任務了。”邱華說,回到福清休整時,線上教學仍在繼續,一些學員看不懂報告或者在檢測中遇到問題,她都會通過微信進行答疑解惑。 舍“小家” 顧“大家” 踏上熟悉的土地,想著即將見到的妻兒,王浩難掩激動的心情。“離開家的時候,小寶才2個月,大寶2歲,在我離家的日子里,妻子照料兩個孩子一定很辛苦。”王浩說,離開時他也沒想到援藏的時間會一再拉長。 援藏期間,王浩全身心投入到核酸檢測工作中,實驗室里,他專注、專業,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在特定條件下,提高檢測效率。休息時,他就通過視頻看看孩子們天真的笑靨,聽妻子絮絮叨叨的叮嚀,一起盼著昌都“疫”散云開、早日歸家。 “有大家,才有小家。”王浩深知自己作為醫務工作者的責任,當地群眾的熱情和尊重、當地政府的悉心安排和照顧、家鄉人民的關注和祝福,都是責任里沉甸甸的一份重量。 如今,福清援藏醫務工作者圓滿完成馳援任務,載譽而歸。王浩說,到家的那一刻,家人迫不及待地擁抱讓他再次感受到責任背后的意義,這溫暖的力量將激勵他繼續前行……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他們說,此行收獲了太多感動,縱然西藏山高路遠,卻阻隔不斷這濃濃情誼。 |
相關閱讀:
- [03-25] 福清市總工會志愿者支援一線 同心戰“疫”
- [03-23] 福清市中醫院護師羅巧斌:聞令而動 中止婚假支援抗疫
- [07-27] 河仁慈善基金會捐贈1億元支援河南防汛救災
- [03-25] 福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力支援基層戰“疫”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