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0-12-09 11:34:37?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劉詩平)天寶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園圍8日成功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達到23處,成為擁有遺產工程類型最豐富、分布范圍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天寶陂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龍江中段,始建于唐代天寶年間(742-756年)。天寶陂壩體長216米、高約3.5米,其中150米為唐至明代所修舊壩。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大型蓄淡拒咸水利工程,如今依然灌溉著當地1.9萬畝耕地。 龍首渠引洛古灌區位于陜西省渭南市,史載漢武帝時修筑,因在隧洞施工中首創“井渠法”,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渠,其后引洛灌溉代有傳承,民國時期在龍首渠基礎上修建洛惠渠,發展至今,灌溉農田74.3萬畝。 白沙溪三十六堰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是浙江現存最古老的堰壩引水灌溉工程。東漢時期首筑白沙堰,百余年間陸續建成橫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目前,仍有21座古堰繼續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灌溉農田27.8萬畝。 桑園圍始建于北宋,地跨佛山市南海、順德兩區,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圍而成,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基圍水利工程,發揮著灌溉、防洪排澇、水運等效益。圍堤全長64.8公里,圍內土地面積265.4平方公里,農田灌溉面積6.2萬畝。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自2014年設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發展脈絡、促進灌溉工程遺產保護,總結傳統灌溉工程治水智慧,為可持續灌溉發展提供歷史經驗和啟示。成功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還有來自印度、伊朗、日本、韓國、南非的10處灌溉工程。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達105處,分布于16個國家。 “傳承至今的古代灌溉工程蘊含著深刻的科學哲理,是我國水文化發展的瑰寶,對當今灌溉農業發展有著巨大貢獻和啟示價值。”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主席、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陳明忠說,保護、傳承和利用好這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灌溉工程,可以汲取古人利用自然和人文科學造福當地人民群眾的智慧,進一步挖掘發展灌溉工程的功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同時也為建設現代化灌區賦予了更深刻內涵。 |
相關閱讀:
- [12-09] 福清天寶陂申遺成功!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 [12-01] 福清龍江街道天寶社區:“近鄰”黨建引領小區治理
- [07-13] 龍江街道天寶社區黨支部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服務“零距離” 黨群“心連心”
- [01-30] 福清市啟動天寶陂申遺工作 向社會征集史料古跡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