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30年】路暢了 家近了——市民出行變遷印證福清交通發展
2020-12-01 14:51:47? ?來源:福清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每個周末,陳霞生老人都要駕駛他的愛車從福清城區住宅返回海口老家。 “過去回老家一趟不容易,雖說海口距城關只有20多公里,但泥結路狹小難行,騎自行車一路顛簸,到家要近1個小時。如今寬闊的瀝青路,開車只要20分鐘就能回家。”談起改革開放特別是福清撤縣建市以來交通工具和路況的變化,今年76歲的陳霞生深有感觸。 1971年,陳霞生在福清縣郵電局當一名投遞員。當時,他每天都要行走20公里,穿梭于福清縣城的七街三十六巷進行郵政業務投遞。 1974年,隨著自行車的興起,改為自行車投遞。1975年,郵電部在全國實行摩托化投遞,福清縣郵電局為5位投遞員配備了幸福牌摩托車,作為郵件投遞交通工具。 進入上紀世80年代,摩托車進入市民生活,越來越多的福清市民購買摩托車作為騎行工具。陳霞生和他的兒子各買了一輛摩托車。他所在的單位郵電局,80%的職工都購買了摩托車。 到了上紀世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加速發展和福清撤縣建市,福清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新變化,日子越過越好。作為高端交通工具的小轎車也逐步進入普通百姓家庭。80年代初,陳霞生的弟弟在福清第一個購買了皇冠牌小轎車。1989年,陳霞生買了一輛豐田牌小車。1990年,他的兒子買了一輛奧迪牌小車。前幾年,他的女兒、女婿又買了一輛小車。而“分家”后的福清市郵政局,70%的員工有了小轎車。 上世紀90年代,我市開通第一條公交線路,隨后,公共交通事業快速發展,截至2019年,公交線路覆蓋每一個街區,全市共投放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500輛,占運營公交總量的98%,新能源純電動出租車180輛,占運營出租車總量的72%,福清“綠色交通、低碳出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汽車保有量突破20萬輛,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自己的小轎車。 改革開放前,福清交通落后,路況條件差,晴天一身塵土、雨天一身泥濘,這種現象隨著改革開放和撤縣建市的進程發生了巨變。1990年,福清公路通車總里程680公里,未通高速公路,國省道僅有324國道。1993年,真大公路動建,1996年真大線、元華路通車,福清路網建設從此邁開新步伐。1999年福泉高速公路福清段通車,2010年漁平高速公路建成,2020年長福高速公路通車。30年來,福清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220公里,是1990年的3.26倍。 目前,福清形成了以沈海高速公路、漁平高速公路、長福高速公路、福平高速公路、江陰疏港支線為骨架的“兩縱兩橫”高速公路網,實現市域各鎮街15分鐘上高速,1小時通達福州大都市區的快速出行目標,“一小時交通圈”覆蓋福清所有鄉鎮。 此外,福清鐵路也實現“從無到有”。2010年建成福廈鐵路,2014年開通江陰鐵路支線,在建的福廈客專計劃到2020年通車。風馳電掣的動車,成為福清市民長途出行的首選。 作為過去百姓家庭三大件之一的自行車,曾是福清過去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從自行車到摩托車、小轎車、動車,交通工具承載了一代代福清人的記憶,也見證了福清改革開放尤其是撤縣建市30年來的發展變遷。 |
相關閱讀:
- [11-20] 撤縣建市30年 福清加快編制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 [11-16] 30年前只有1座公園,如今40多座公園“串珠成鏈”,不斷刷新城市顏值
- [11-13] 每一個地標,都是一段記憶,都有精彩故事——【回眸30年】盤點福清的那些“時代烙印”
- [11-06] 撤縣建市30年 福清路網有了“大骨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