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聞網-福清僑鄉報7月7日訊(文/圖 本報記者:滕端欽)藍谷工業綜合體項目工地上,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工人們正忙著建設廠房,施工現場一派火熱景象;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項目工地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中車電機福清基地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LM葉片項目已完成樁基施工、東方風電福清基地正在加緊建設;元洪國際食品產業園融灣美食文化城、亞琦元洪商貿城等24宗項目已經開工建設……當下,福清市有一大批項目開工建設,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近年來,福清市圍繞加快建設“富庶、文明、開放、和諧、美麗”的“大福清”,聚焦主導產業,以園區為載體,深化產業集群招商,打造產業生態體系,促進招商引資量質齊升,一大批好項目、大項目不斷涌入,聚指成拳,“大福清”發展風生水起。
三個“好”環境,激發新活力
“不管是項目開工前,還是開工后,我們遇到任何問題,只要一個電話,福清相關部門就會第一時間幫我們協調解決。這對我們企業來講,真的幫助很大。”紛至沓來的客商表示,他們來福清投資,主要是覺得這里環境好。
這是近年來福清市打造“三個好”,營造寬松規范、高效便捷、配套完善、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所帶來的成效。
創新服務好“機制”,促進項目迅速落地生根。在招商過程中,福清市大力推行市四套班子領導、工業區主要領導帶隊招商等機制,共成立16支招商小分隊,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全員大招商”“一把手招商”“小分隊招商”“專項招商”的工作格局。同時,還建立了“一周一快報、兩周一通報、一月一匯報”的工作機制,及時掌握招商動態,對一些重點項目采取倒排時間表,督促相關部門按規定時間節點完成相應任務,推動項目快速落地。
近年來,福清市還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從110個工作日壓縮至60個日歷日,其中省市重大項目的審批時限為26個日歷日。市行政服務中心還創新設置“企業登記無償代辦服務”窗口,引入專人提供企業登記全流程(咨詢—名稱預先核準—公司登記—印章刻制—銀行開戶)代辦服務。同時,福清市開展跟蹤服務企業“雙保”行動,要求黨員干部努力為企業當好“保安”、做好“保姆”。
優化營商好“環境”,助推企業邁上發展加速道。在精準招商的同時,福清市還將服務的溫情澆灌到投資者心田,出臺了20項共102條的推動企業創新轉型的惠企政策,這些政策涵蓋企業成長全過程。項目落地后,各園區、各部門還主動介入項目建設全過程,建立健全項目帶動、掛鉤聯系、現場推進等推進機制,還落實市直部門掛鉤聯系133家重點企業制度,建立“政企連心卡”,開辟“政企直通車”信息平臺,加速推進項目建設。此外,福清市還大力減稅降費,營造成本適宜的產業發展環境。
打造項目好“載體”,助力“招大引強”。近年來,福清市加快產業園建設步伐,打造招商引資的好載體,招商引資捷報頻傳。如今,融僑開發區緊緊圍繞建設電子信息千億產業園目標,引進京東方等大項目;元洪國際食品園致力打造“舌尖上王國”;江陰港城經濟區加速打造千億化工新材料產業專區,推動三峽海上風電延伸裝備制造;藍色經濟產業園區針對中鋁鋁精深加工,加快推進高端電子和環境友好型包裝材料智慧工廠項目,全力推進產業綜合體為入駐藍園的上下游企業、供應廠商解決生產場地、倉儲、物流等關鍵生產要素。通過強鏈、健鏈、補鏈的鏈式招商,一批產業化項目加速聚集,助推福清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四大園區齊頭并進,培育新動能
園區是承載產業集聚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的主陣地。近年來,福清市積極推進融僑、江陰、元洪、藍園四大園區齊驅并進發展,培育和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集聚功能顯著增強,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勁支撐。
在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中鋁東南沿海鋁精深加工基地項目一期高端電子與環境友好型包裝智慧工廠項目正進行廠房建設,其中,精整一車間一區、二區主廠房已封頂,壓延一車間冷軋區主廠房已完成樁基施工,廠區公共輔助設施建設也在同步推進。
加快推動藍色經濟產業園發展是抓龍頭、鑄鏈條,培育產業“大集群”的舉措之一。如今,得益于項目集聚和產業帶動,福清市各大園區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融僑開發區以京東方為龍頭,力促柔性液晶面板和手機、平板等項目落地,打造千億電子信息產業園。江陰工業區一手抓中景等項目裂變擴產,動建福能化學園等項目,打造千億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另一手抓緊培育裝備制造、航運物流、整車進口等產業專區。福州新區福清功能區加快推進西部輕工機械園、中部回歸創業園、東部國際食品產業園建設,重點抓好食品園二期55平方公里開發。藍色產業園以中鋁鋁精深加工、中鋁美鋁輕量化鋁制汽車板等項目為帶動,探索建設產業綜合體,培育裝備制造、海洋工程、海洋生物等新興產業。
項目落戶,基礎先行。近年來,各工業園區加大投入,不斷完善設施“筑巢引鳳”,優化園區招商引資環境,助力產業集聚發展。融僑、江陰、元洪、藍園等園區實施了水、電、路、氣和填海造地、污水處理、公共管廊等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配套項目建設。其中,融僑開發區持續推進光電科技園二期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江陰工業區全面完成環保隔離帶搬遷,基本完成了東部填海造地工程、應急救援站、港前路東段等項目建設;福州新區福清功能區基本完成了東、西部BT路網以及西部污水管網工程的建設,完成華僑公園主體工程建設,創業服務中心、創業生態公園也正在加快推進;藍色經濟產業園“三橫三縱”主干路網基本成形,海洋研發中心一期第一批工程、華僑城一期安置房以及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均已完工。園區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增強“筑巢引鳳”吸引力,已然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關鍵點”。
八大支柱產業,構筑新高地
一個城市要持續發展,壯大支柱產業發展尤為重要。近年來,福清市立足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升級,依托園區發展,已培育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2個千億產業園,玻璃、塑膠管材、紡織新纖、食品、電力能源、醫藥等6大超百億元的八大支柱產業,形成項目集中、配套集約、產業集聚的經濟發展特色,有效提升了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
電子信息產業是福清市第一支柱產業,也是傳統優勢行業。主要是以京東方集團、冠捷集團、捷星顯示科技為核心,集聚上下游配套企業110多家,形成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生產基地。
化工新材料產業共集聚東南電化、耀隆化工、天辰耀隆等21家規模以上化工原料和化學制品企業。目前,福清市正以江陰工業區西部化工新材料園區為載體,培育壯大東南電化、耀隆化工、天辰耀隆等5個總投資590.8億元的大型化工項目,打造集石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為一體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
玻璃產業以福耀汽車玻璃和新福興建筑裝飾玻璃為骨干,共集聚5家規模以上企業,其中,福耀集團是全國最大、全球第二大汽車玻璃生產商。
塑膠管材產業以明達塑膠、冠威塑料、福融輝為龍頭,共集聚67家規模以上企業。
紡織產業主要以經緯新纖、宏港紡織等企業為骨干,共集聚23家規模以上企業。
食品加工業以海壹食品、天馬飼料、東威水產、福銘食品、康宏股份、光陽蛋品為龍頭,以烤鰻、對蝦等水產品加工和糧油飼料加工為主,共集聚了64家規模以上企業,形成全國最大的烤鰻、對蝦加工出口基地。
電力能源產業,主要是中核集團福清有限公司,國電福州發電有限公司,中閩、華電、龍源雄亞等企業落戶福清。
醫藥產業以福抗、福興、海欣為骨干,共集聚了4家規模以上企業,形成全國重要原料藥生產基地。其中,福建省福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我國最大的頭孢原料藥基地之一。
如今,一個集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通過轉變,一張“點、線、面”結合的產業藍圖脈絡正逐漸清晰。
而產業鏈的不斷延伸變強,也在逐步驅動福清市工業經濟綠色發展。
在江陰石化新材料專區,各種管道把園區內的化工企業連接起來,上一個企業的產品成為下一個企業的原材料,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耀隆化工集團生產的一氧化碳、硝酸都是東南電化項目的原材料,合成氨和氫氣則供給天辰耀隆項目;國電江陰電廠在發電之余,供熱抽汽產能每小時1700噸,每年可為江陰工業區減排灰渣8689噸、煙塵775噸、二氧化硫1060噸,節約標煤3.31萬噸,并出售發電過程中的主要排放物——粉煤灰,用來生產環保磚,同時還向周邊企業出售氫氣、石膏等發電副產品……通過一系列循環利用,不但實現了污染物零排放,還能產生額外的經濟效益。
在融僑開發區,產業聚集成“鏈”,企業抱團成“群”。一條產業鏈上,企業各負其責,專注專業。捷星生產顯示器,福捷生產塑膠殼,富鴻齊生產鐵件,三照電子生產印刷電路板……這些企業都可為冠捷集團提供配套產品,企業之間如有一條無形的循環鏈串聯起來,形成“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循環產業鏈式發展的經濟體系,使資源利用最大化、生產過程集約化,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元洪國際食品產業園將在食品質量鏈的保障下,重點打造“兩個鏈條”,一是打造食品產業生態鏈,包括食品儲運、加工、展示、體驗、交易、結算;二是打造食品食材供應鏈,包括“一條魚、一塊肉、一粒果、一袋米、一桶油”,逐步形成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食品進出口集散交易中心。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上下只要持續營造三個“好”環境,大力發展四大園區,不斷做大做強八大支柱產業,福清經濟發展必定迎來新的春天,實現“大福清”建設發展目標也將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