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清新聞網-福清僑鄉報12月27日訊(記者:陳盼蘭)春天鳥語花香,夏天綠樹成蔭,秋天青黃相間,冬天綠意不改……改革開放以來,福清的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抬頭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藍”;放眼四顧,是怡人的“生態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福清有著最生動的實踐。
轉觀念,謀求綠色發展
過去的福清,是山窮水貧的“地瓜縣”,人們孜孜以求的是生存和發展。為了“求發展”,福清也曾經一度在發展經濟與生態保護之間付出了代價,大自然為此敲響警鐘。這讓福清意識到,這樣的發展方式需要轉變。為此,福清開始破解“生態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難題。
龍江是福清的“母親河”,在本世紀初因為污染嚴重,龍江一度被列為全省12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2006年起,福清全面啟動龍江中下游綜合治理工程,此后龍江整治力度空前,水質逐年提升;2009年,福清啟動新一輪龍江綜合整治工程,建設水景岸景工程,龍江水開始“靈動”起來。2010年底,設施齊全的龍江公園建成開放。
伴隨著龍江綜合整治的開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的老舊觀念被摒棄,綠色發展理念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福清深刻意識到,生態環境的無形價值是百萬玉融兒女賴以生存的根本,是福清實現跨越趕超的希望所在。
近年來,福清始終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中之重,相繼推出一系列戰略決策、行動方案和制度設計,綠色發展的“緊箍咒”越念越緊: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拆除關閉畜禽養殖場1852家共260萬平方米,龍江、逕江等流域水質明顯提升;2017年,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1%,城市、鄉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達到100%和93.3%;全面推進“河長制”,推行全民治水模式,常態化開展無人機巡河、萬人巡河清障活動;入選第二批省級綜合治水實驗縣;實施“兩江八溪”共12條河道整治;大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整治,完善“美麗福清”監管平臺,規范城鄉個人建房行為,并大力推進移風易俗,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減輕群眾負擔。
今年,福清市高站位、高起點規劃,啟動總面積31.26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央公園前期建設,全長6.7公里的五馬聯動主線工程已經貫通。同時,以中央公園這個城市“綠肺”為中心,圍繞湖庫水系連通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沿線建設多個濱水景觀提升改造項目,成績可圈可點。
生態文明建設,彰顯歷史擔當,也蘊含治理智慧。如今的福清,早已褪去了黃土鋪地的尷尬,龍江畔翩翩起舞的白鷺,是福清良好生態環境的最好代言。
強意識,深植生態理念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青山掛白”治理……從城區到鄉村、從公園到河畔,從“綠色小區”到“綠色單位”,從政協委員林到海峽青年創業林……改革開放以來,福清開始了一場場為大地增綠的綠色革命,全市植綠、護綠、愛綠蔚然成風。
2008年,福清獲評省級園林城市。近10年來,全市沿海防護林建設完成造林7773公頃,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了沿海生態屏障。同時,大力實施沿路、沿江、沿海、環城一重山“三沿一環”的造林綠化和封山育林工作。
近年來,福清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來抓,以建設生態宜居環境為目標,圍繞“三城同創”、國家生態市創建、文明城市創建、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城市環境持續改善和城市品位有效提升。同時,重點實施了省級森林城市建設、“全民動員、綠化福清”行動、“一江、四溪、四山”城市公園建設、“四綠”工程、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兩違”整治、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湖庫水系連通建設等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鄉生態面貌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生態產業進一步提升。
2017年,福清獲評省級“森林城市”。2018年,福清完成全民義務植樹238.9萬株。目前,全市綠化覆蓋率達46.8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65平方米。
40年來,持之以恒的綠色發展換來煥然一新的城鄉面貌,帶來深入人心的綠色發展理念,更帶來生態與經濟互動的綠色效益。
今年5月中旬,福清首條玉融山環山棧道向市民開放,瞬間成為福清的又一處“網紅”景點。
位于鏡洋鎮波蘭村的26度農莊,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農耕體驗等于一體,讓許多游客慕名而來。
沙埔濱海旅游小鎮、一都“山地慢城”全域旅游集鎮、東壁島漁樂文旅小鎮、永鴻文化城……各具特色的生態旅游項目遍地開花,為福清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一股綠色力量。
富民生,共享綠色福祉
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每個福清人的夢想。生態環境保護好了,最終受益的是老百姓。
40年前,福清城區沒有公園。40年來,福清城區公園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僅龍江兩岸就有融僑園、福耀園、龍江公園、龍江生態文化園、天寶陂公園、觀音埔濕地公園、溪下濕地公園和市民休閑公園等12個公園。目前城區共有大小公園37座,所有公園免費向市民開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生態福利。
40年來,福清城區公園的規模從點狀向成環串珠式公園逐步拓展,綠化配置從單調向鄉土化、花化、香化,彩化逐步提升,配置服務從匱乏向舒適便利逐步完善,城區公園的每一次提升都讓市民幸福滿滿。
眼下,福清市濕地公園A段已開工建設,占地8.2公頃,預計明年春節前基本建成。建成后,市民可在濕地公園內近觀稻田濕地、遠眺江河美景,龐大的公園群亦將再添新軍。
多年來,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也讓福清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一都鎮后溪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利用地材打造富有鄉土氣息的美麗家園,并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打造生態旅游名片,助力鄉村發展。
海口鎮云光村,依托美麗鄉村建設和湖庫水系連通建設工作,引進民間資本、社會力量打造“生態休閑旅游”樣本,為古村落注入“活水”。
從一窮二白的“地瓜縣”走來,福清人民用40年時間,創造了家園美麗、幸福安康的生活。而福清的生態之變,更讓世人驚喜不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福清將像對待生命一樣善待自然、呵護環境,在改革開放浪潮中,繼續繪就生態文明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