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聞網-福清僑鄉報12月25日訊(記者:林明)今年是我們偉大祖國改革開放的40年,改革開放給國人帶來的巨大生活變遷,大家都有太多的感受。本報記者采訪了三位人大代表,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見證者,40年,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節節高”。
在福清,大家對人大代表王長勇一點都不陌生。這個開著奔馳回港頭鎮草柄村當村書記的人曾經一度是各級媒體所追捧的采訪對象。2000年,王長勇辭去了福清啤酒廠董事長職務,頂著富翁的頭銜去當村官。18年過去了,當年的落后村現在變成了省級文明村,正在申報國家級文明村。
是什么改變了這一切?王長勇說,是改革開放讓他深刻認識到,要想治理好一個村莊,一定要先改變村民的觀念,只有改,只有變,村莊才能有活力。正因為如此,18年來,王長勇通過大走訪、大調解、有困難找書記、用真心換民心等接地氣的工作方式,讓草柄村取得了如此大的改變。
王長勇感慨地說,改革開放40年,人的思想變化最大,黨員、村民代表、村兩委干部、鄉賢積極作為,全部人勁都往一處使,村民變得越來越文明。在草柄村,好黨員、好媳婦、好家庭層出不窮,村里還涌現了一批又一批草根道德楷模。
企業家林家興帶領團隊把天馬飼料做成國內響當當的企業,作為人大代表,他是連續四屆的老代表。他的生活重心不在賺錢,而在于關注社會民心,關注家鄉人民,及時傳遞人民的呼聲。
在醫院,在鄉間地頭,人們經常能見到林家興,他在為寫調研報告而奔走。
改革開放40年,林家興是最有力的見證者。他說,這些年來,他走過大大小小的農村、醫院和農貿市場,老百姓的錢袋子富了,醫院也大了,看病也簡單了,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事。
但發展也難免帶來的一些問題,慶幸的是,在福清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門的努力下,水源污染、農貿市場臟亂差、家門口醫院的升級換代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但林家興依然覺得城鄉環境可以變得更好,只有城鄉一體化的美好概念得以實現,人民群眾生活可以更加幸福。
翁晨霞是龍山街道融東社區的書記,也是三屆人大代表,作為一個一直在基層工作了26年的女干部,翁晨霞親眼見證了社區居民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令她高興的是,改革開放40年,社區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模式不斷在變革和完善,社區黨員居民的責任感也越來越強,越來越多居民積極主動參與到社區的各項活動中來。
翁晨霞說,作為一個社區書記及福清市人大代表,她為自己身處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而感到自豪,也感到責任的重大,社區工作,它看似不起眼,其實它是黨委政府聯系居民群眾的“連心橋”,如何讓這橋更好更穩,這也非??简炆鐓^干部的工作水平。
翁晨霞說,社區工作是以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為工作主題,全面促進社區建設的順利進展,依靠社會力量、利用社會資源不斷強化社區功能,促進社區環境衛生、精神文明建以及轄區治安得以更好地發展,從而融入打造“大福清”建設的新格局中。這些年來,翁晨霞帶著自己的團隊,把融東社區打造成遠近聞名的文明社區,她們的經驗做法讓大伙來爭相“取經”。
采訪中,人大代表們說,這個時代賦予了他們最好的時機,他們一定要借著這股東風,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不負人大代表的名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