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證書
東南網10月21日福清站訊(記者 王正夏)“陳森官自愿在逝世后把遺體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這種高尚的人道奉獻精神,將永遠受到人民贊揚。”一份由福建省紅十字會頒發的榮譽證書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十年來陳森官的妻子張蘭英一直細心地保存著這份榮譽證書。2007年9月25日,福清市東張鎮清源社區居民陳森官捐獻出遺體。十年后,已處彌留之際的弟弟陳森全堅定地表達了同一意愿,希望能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
患病老人臥床20余載 日子過得清苦
昨日下午,記者在東張鎮清源社區一處不起眼的舊房中找到了陳森全老人。破舊的門窗,老舊的家具,不足30平米的矮舊房子,這就是陳森全的家。“我從2005年就打算在自己逝世后捐獻遺體,當時就有許多媒體和醫生來看我。”躺在床上無法動彈的陳森全骨瘦如柴,面容憔悴。他說話的音量很小,發聲很是困難,“我不能講太多話,身體太難受了。”陳森全低聲同記者交流幾句后便不得不閉眼休息了。
“因為患病,他(陳森全)在1993年搬到我家附近時,行動就已不大方便。當時他走路就得倚靠椅子的支撐,需要行動前先挪動椅子。再后來,由于病情加重,他在床上一躺就是20來年。”陳森全的鄰居陳瑞珠告訴記者,陳森全先前開了一家店,出租小人書,但后面20余年的時光陳森全都是在床上度過的。
“陳森全是1956年出生的,年滿61周歲的他至今還未娶妻生子。臥病在床的這20來年里,他的生活過得比較清苦,平日里就是吃點簡單的稀飯、青菜和豆子。”清源社區主任葉芳表示。
陳森全老人
鄰里鄉親大愛無私 助其度過艱難歲月
“陳森全的哥哥和姐姐在早些年都相繼去世了,在社區里沒有什么親人,實在是怪可憐的。看到他一個人無依無靠的,社區對他的情況格外關注,只要鎮里有一些對低保戶的補助政策,我們第一個就會想到他。”葉芳告訴記者,除了政府的相關補助外,還有20余個鄰里鄉親也都紛紛籌集資金為陳森全聘請了保姆,專門照顧陳森全的生活起居。
“可陳森全四肢僵硬,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保姆們都不大愿意照顧他,走了一個又一個。在保姆辭職的時候,多虧了鄰居陳瑞珠對他照顧有加,將自家煮好的飯菜端到陳森全床邊,喂他吃飯,這才使他安然度過了這20余載的艱苦歲月。”葉芳說,在鄰里間說起陳瑞珠的舉動時,居民們都稱贊有加。
“17號那天,陳森全的情況特別不好。晚上21時左右,他的心臟跳動得特別厲害,因為我經常來看望他,知道他的身體情況,便找了‘救心丸’給他服下,然后在他胸前輕輕拍上十來分鐘,這才使他舒服了些。但是那天晚上,他身體狀態一直很差,我還以為他過不去了,幸好在第二天他又好了些。”回憶起當天的情況,陳森全的朋友黃國華也面露憂傷,他告訴記者,由于陳森全現在排便困難,他還打算為陳森全購買一個助便器。
作為陳森全從小一同長大的好友,黃國華還說,他會一直守在老伙伴身邊,待陳森全百歲之后為其料理身后事。
陳森全的住所
患病老人欲捐贈遺體 回報社會
“他(陳森全)在2005年的時候便決定在自己逝世后捐獻自己的遺體,而我的丈夫陳森官在2007年病重的時候也決定將自己的遺體捐贈給醫學科學事業。當時,我和孩子都不同意。”張蘭英表示,當時社區乃至鎮里都沒人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她和孩子們自然是不同意的。
“可他實在是太倔了,背著我偷偷跑到居委會去簽字確認捐獻遺體。”張蘭英說,當時的陳森官是那么的毅然決然,事過十年,現在她也慢慢理解丈夫當時的決定。如今的陳森全老人同樣堅定地希望能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
“早先時候,我和陳森全聊天時候聽他講起過,他說‘我活在世上這么多年,躺在床上的時間就有20余載,鄰里鄉親對我的幫助非常的大,我現在報答社會唯一的方式便是捐獻出自己的遺體,希望能幫助到真正需要它的人’。”黃國華表示。
由于陳森全老人實在病重,為了不打擾老人休息,記者并未與老人進行更多的交談,但在與其它居民的交談中,也能感受到陳森全老人堅定的感恩之心。對于老人的身體狀況,幾位鄰居都表示不容樂觀,但他們都會陪老人走完最后一程。
本網記者也將持續關注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