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推進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就率先探索出山海協作、干部駐村幫扶、造福工程搬遷等精準扶貧有效模式。作為金融管理部門,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近年來一直在思考和推動金融扶貧開發,定位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貧困村和貧困戶,綜合運用各類措施,引導金融資源跟進服務。2015年以來就通過對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發放支農再貸款24.38億元,帶動金融機構至少增加信貸投放36.57億元;同時實施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實施新增存款用于當地發放貸款考核,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降低存款準備金和給予支農再貸款獎勵,今年共對17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實施了降準的政策激勵,14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還獲得3.62億元支農再貸款獎勵。這些措施對引導扶貧開發重點縣信貸資金留在縣域,支持當地扶貧開發發揮了積極作用。
金融精準扶貧,根據建檔立卡貧困戶特點實現有效對接是關鍵。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對此高度重視,積極研究解決辦法。2012年起省財政廳、扶貧辦、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等就開始探索開展扶貧小額擔保貸款試點,并通過模式創新實現了金融扶貧的“三個精準”。一是精準對接貧困戶。貸款客戶主要由扶貧部門負責篩選和推介,實現扶貧小額擔保貸款優先投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農戶。二是精準解決貧困戶融資擔保難題。通過各級政府整合和積累扶貧資金,建立為貧困農戶提供增信擔保服務的風險基金,精準解決了目前貧困戶融資面臨的最大難題。很多試點(市)擔保基金在具體運作中對擔保農戶不要求提供反擔保,進一步降低貧困戶貸款擔保門檻。三是精準引導信貸資金流入。通過扶貧小額擔保貸款試點,有效解決了金融機構對貧困戶識別難和難貸款的問題,促進了信貸對貧困戶的有效幫扶。自2012年試點以來,扶貧小額擔保貸款已累計幫扶貧困戶超過3萬戶,發放貸款超過10億元,取得積極成效。因扶貧幫困成效明顯,福建省將把扶貧小額擔保試點覆蓋全省具有千戶以上貧困人口的60個縣(市、區),省級財政合計出資總額將達到3.32億元。
缺資金只是農戶致貧的原因之一,很多農戶缺少脫貧致富的意識、技術和項目,“造血”能力不夠。針對這種情況,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產業扶貧,大力發展“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金融扶貧新模式。2015年在全省主導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主辦行”服務機制,以建立“首貸”、“增貸”為目標,對帶動貧困戶增收明顯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傾斜支持。2016年4月末全省4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余額達到306.22億元,2015年以來累計發放290.26億元,對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發揮積極作用。其中寧德市2015年以來共向131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累計發放貸款65.10億元,扶持了食用菌、茶葉、高山蔬菜、水果、太子參、海帶、紫菜、海參等“一縣一品”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帶動上萬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建檔立卡貧困戶多集中在比較偏遠地區,銀行物理網點少,貧困戶金融需求無法及時對接。為改變落后地區基礎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的現狀,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主動作為,早在2009年就在全省部署實施新農村支付結算暢通工程,從支持農村居民不出村領取政府補助、養老金等工作切入,爭取政府政策支持,在農村零網點地區推進建立助農取款服務點,為農民提供取現、轉賬、查詢等金融服務。在此基礎上,根據落后地區農民金融需求,不斷豐富和擴充助農取款服務點,增加農村金融知識宣傳、農村信貸需求登記等功能,將其發展為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站,通過“普惠金融服務站+駐村金融協辦(助理)+金融機構流動銀行服務車”的有機結合,有效提高落后地區金融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助農取款服務點超過2.4萬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為下階段推進深入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奠定良好基礎。
經過近幾十年的持續扶貧幫扶,當前全省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扶貧難度更大。為做好新時期精準扶貧的金融服務工作,2016年4月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牽頭制定下發《關于推進福建省金融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意見的通知》(福銀[2016]111號),從精準識別和對接貧困戶金融需求、做好扶貧開發重點領域金融服務、積極創新扶貧金融產品和服務、健全扶貧開發金融服務體系和工作機制、加強精準扶貧的政策扶持與服務等5個方面提出18條具體措施。在具體落實上,將重點用好一項政策工具,發揮好兩類金融機構作用、抓好三項扶貧金融創新,突出四項機制建設。
1、用好一項政策工具。為引導金融機構做好精準扶貧服務,人民銀行總行在支農再貸款項下創設扶貧再貸款,用于支持金融機構增加國定和省定貧困縣涉農貸款投放,優先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產和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產業、項目。扶貧再貸款實行更優惠的利率,比正常支農再貸款利率低1個百分點,1年期僅為1.75%,同時對借用扶貧再貸款的機構發放涉農貸款,控制利率加點幅度,降低貧困戶融資成本。扶貧再貸款實行更靈活的展期管理,最長使用期限可以達到5年。下階段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將運用扶貧再貸款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做好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金融服務。對非23個扶貧開發重點地區,也將通過支農再貸款等手段,加大政策引導。
2、發揮好兩類金融機構的作用。在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參與扶貧,健全扶貧開發金融服務體系的同時,重點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和主要涉農商業性金融機構在精準扶貧中的積極作用。一方面積極引導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等2家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用好易地扶貧搬遷貸款,做好全省50萬農村人口易地扶貧搬遷的配套金融服務,發揮好兩家機構在落后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主力軍作用。另一方面推動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信系統、村鎮銀行等主要涉農金融機構瞄準產業扶貧、貧困戶創業就業、貧困學生助學等重點領域,加大支持力度。目前在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的推動下,相關機構都已經成立金融扶貧的組織領導機制,農業銀行和省農村信用社聯社、各基層法人農信社還制定了“十三五”金融扶貧規劃和2016年工作計劃,初步形成良好工作局面。
3、抓好三項扶貧金融創新。切合精準扶貧金融需求特點,按照“簡單實用”的原則推進扶貧金融創新。一是把發展扶貧小額貸款作為重點。做到發展扶貧小額貸款與評定農村新用戶、信用村工作同步推進,形成“征信+貸款”的聯動模式,滿足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起步期的資金需求。二是把發展“信用共同體”扶貧融資模式作為重要突破口。著力推廣農戶聯保貸款業務、發展貧困戶互助擔保基金擔保貸款以及發展“公司+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等信用共同體貸款業務,形成產業扶貧和扶貧金融創新的良性互動。三是努力拓寬貧困地區抵押擔保物范圍。在保護貧困戶利益的前提下穩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積極跟進各地推進的村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對能確權到戶、收益穩定的集體資產股份,探索股份抵押貸款試點,拓寬貧困戶融資渠道。
4、突出四項機制建設。一是建立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交流共享機制,加強與扶貧部門聯動,實現扶貧部門掌握的貧困戶建檔立卡信息向金融機構共享,為金融機構識別貧困戶,精準服務提供信息支持。二是建立金融扶貧的統計監測與評估機制,準確嚴格界定相關指標口徑,通過監測和評估制度引領金融機構樹立精準扶貧的理念,形成政策激勵。三是建立金融與政府部門聯動扶貧機制。主要包括在信用信息征集上,發揮好農村小額信貸促進會、基層黨組織、“駐村第一書記”、掛鉤幫扶干部、致富帶頭人、大學生村官等作用,建立多方參與的農村信用信息征集機制。在信用擔保上,發揮好各級政府建立的扶貧小額擔保基金作用,加強合作,促進提高金融扶貧效率。四是建立金融扶貧的宣傳機制。通過簡報等多種形式,強化同業精準扶貧的經驗模式和做法的交流,相互學習借鑒,形成金融扶貧工作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