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同安(左一)在東瀚村委會查找族譜。
“林友慶是我爺爺的二弟。沒想到,他竟然是在東京大屠殺中被殺害的!”12月8日,在東瀚鎮東瀚村委會,林友慶的后裔、福清市人大代表、東瀚鎮僑聯分會委員、村主任林同安告訴記者:“我的曾祖父名叫林孝棟,生有五子,長子友長,次子友發,三子友康,四子友焱,五子友慶。友康是我爺爺,友慶是我叔公,這點可以確認。”
在東瀚村委會二樓,在3本長達1400多頁的《東瀚村林氏族譜》之《八埕支譜(忠本)》第一冊“清光緒丁亥年(1887年)版”中,記者看到了以下記載:“孝棟字圣云,行五,生咸豐癸丑(1853年)三年三月廿七日,子友長、友發、友康、友焱。”可見編寫這本族譜時,林友慶尚未出生。
在清光緒丁亥年后編寫的第二冊《八埕支譜(忠本)》上,記者又看到了記載“林友慶”的文字記錄:“孝棟……卒丙寅年正月廿二日巳時。長子友長,生光緒丙子二年(1876年)正月廿九日;次子友發,入嗣孝煥;三子友康,生光緒辛已七年(1881年)正月廿二;四子友焱,生光緒癸未九年(1883)十一月廿一日;五子友慶,生光緒丁亥三年(1887年)。”
在其后的第三冊《八埕支譜(忠本)》上,有以下記載:
“友康字賢寧,生三子,長子斯深,二子斯源,三子斯炆出繼友慶,四子斯漢。
友慶字賢賀,生光緒丁亥三年,以季兄友康三子斯炆承嗣。
斯炆字則和,號章寶,生壬戌年6月22日子時,卒癸未年5月 日,享壽82,娶臺灣毛素姬,生丁丑年十一月,生二子同麟、同明,籍居臺灣省臺北市。
同麟生戊戌年;同明字為聰,生庚子年,娶臺灣沈玉鈴,生庚子年。”
關于“林友慶”的記載,上至祖輩,下至后裔,整個脈絡清清楚楚。
在林伯耀先生提供給記者的《關東大屠殺遇難的13位融籍中國勞工名單》里,有“林友慶,生年不詳,籍貫福建福清六十都東縣村,職業購貸商,住址、被害時間與地點不詳”的原始記錄,與《八埕支譜(忠本)》上的記載相符。
據原東瀚鎮東瀚村支書、原東瀚鎮僑聯分會主席林友雄介紹,“福清六十都”就是“東瀚鎮”.“第幾都”是古時福建從福清至福鼎沿海一帶地名的稱呼,比如福清西部的一都鎮為“一都”,與東瀚毗鄰的沙埔鎮為“六十一都”.以前,東瀚叫“東縣”,后來改為“東限”“東汗”,現在稱“東瀚”,其“瀚”字取族譜中記載的流經村前的“瀚江”而名。目前東瀚村有2300戶人家,7200多人口。
本報10月28日《尋找關東大屠殺遇難的13位融籍中國勞工的后裔》一文見報后,引起不少市民的關注,也先后提供了線索。11月下旬,家住三明市沙縣的融籍鄉親、76歲的退休老教師陳基富致電本報,提供了一條有關“林友慶”的重要線索。他說:“我曾聽母親說過,林友慶當年是由我的舅公、辛亥革命元老林孝樓帶去日本的。林友慶確有其人,祖籍地在東瀚村。”
隨后,記者致電給旅居臺灣的林孝樓公子林友茂查詢。今年94歲的林友茂告訴記者:“林友慶是我的遠房堂兄,他在我出生的第二年(1923年)死在日本,當年他確實是由我父親帶到日本的。”林友茂的回答,更增加了林友慶是東瀚村人的真實性。記者立即致電東瀚鎮僑聯分會副主席任祖義,告知有關線索,請求協助聯系知情者,縮小尋找范圍。
12月8日,記者與任祖義、林友雄一起來到東瀚村,前往林友茂的堂侄、退休教師林斯強的家中了解。林斯強表示,時間實在太久遠了,他不曾聽說過此事。但他提供了一條線索,根據陳基富和林友茂的描述,林友慶應該是本村“大埕”一帶人。
隨后,在東瀚村委會,村支書林同喜帶來的一本編纂于2011年的《云莊林氏族譜》第419頁中,有“友慶”的記載,但其出生年月為“生1934年6月16日”,顯然,與東京大屠殺遇難者“林友慶”不是同一個人。但在場的林友雄、林同喜、林同安等又立即電話聯系多位村民,最終林友雄從村民林斯官家取來了《八埕支譜(忠本)》,翻遍全書只有一個“林友慶”,就是上面所記載的東京大屠殺遇難者“林友慶”.
經過一番仔細辨認,在確認林友慶是自己的親屬后,林同安說:“以往,我們村里流傳著一句民謠:‘阿一、阿二、阿三去市,有味無味,五(牛)仔肉做味',’阿一、阿二、阿三‘和’五(牛)仔肉‘,指的就是我爺爺家5兄弟,現家族有150余人。”林同安表示,他將盡快聯系在臺灣的林友慶后人,讓他們提供更詳盡的家譜佐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