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融城市民陳先生在餐館就餐時驚喜地發現餐桌上的冰雕藝術品,冰雕走進福清的餐廳里了。這讓市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近距離地欣賞了來自北方的冰雕文化。
帶給福清市民冰雕藝術享受的,是一位29歲年輕人,他叫蓋東旭,沈陽撫順市人。 17歲那年蓋東旭初中剛剛畢業,就草草地終止了學業,踏上了跟師學藝自謀生計的人生旅途。他說,東北人與南方的福清人不一樣之處在于,福清人從小就懂得激情創業,回饋社會,而東北人則從小就開始謀算著長大后學一門手藝養家糊口。受此影響,17歲的他選擇了學習冰雕這門藝術。
蓋東旭說,他選擇學冰雕這門藝術,是他從小的志向。但學冰雕其實是一門苦差事,天寒地凍、冰天雪地里堆砌冰塊,在極寒的氣溫下僅靠一雙手來完成復雜的工藝,用不了幾分鐘手就會冰寒到極點,凍僵的手指不聽使喚,只能靠自己的毅力支撐。和他一起學藝的許多人,因此中途改行,可蓋東旭卻堅持了下來。在跟師學藝期間,蓋東旭懷著滿腔激情認真學藝,用心體會、不斷摸索創新,很快就得到師傅傳授的真諦,并年年跟隨師傅為哈爾濱冰雕節創作場景。他說,在能容納3萬人的哈爾濱廣場里,他曾經與師傅等7個人用一個月時間,創作了極其雄偉、等身大的樓層、房屋、冰塔的冰雕作品。
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個朋友告訴他:“南方的福清這個地方很好,是個沿海小城市,經濟社會繁榮,氣候也十分宜人,你不妨去福清發展!”2014年11月,懷著憧憬與夢想,蓋東旭來到福清凱景酒樓工作。
蓋東旭告訴記者,其實來到凱景30000海里這個餐廳工作,他可是找對了“門戶”,因為這里讓他的冰雕工藝得到延續,這讓他感到非常高興。但是按照傳統的觀念,冰雕只能在零度以下環境、而且都是在露天才能制造的,在南方的福清沒有冰,而且是在餐廳里制作的,怎樣才能重現冰雕的藝術性呢?他想了許久。速度決定一切,得快!也就是說在每天、每次的創作前,都要對雕刻的作品胸有成竹,之后才能一氣阿成。
在蓋東旭的帶領下,餐廳每天都有許多裝飾著不同題材、晶瑩通透的冰雕作品產生。縱觀這些冰雕,無論是大龍蝦,還是小動物,雕工精細,線條流暢,凹凸有致,栩栩如生。無論是圓雕、透雕,還是浮雕、透雕,各種海鮮或動物的姿態優美,如蛟龍潛水、原馳蠟象、浪花翻卷、海鷗戲水,極具匠心,令許多食客為之驚嘆,拍手叫好!
蓋東旭把冰雕這種雅俗共賞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搬到了餐廳里,使冰雕成為一種流淌在餐廳里時尚的都市餐飲文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也圓了許多福清市民的“冰雕夢”。
談起在福清生活的感受時,蓋東旭說,與撫順相比,福清的確是個繁華的小都市。這里不僅空氣清新、環境干凈,氣候宜人,到處都充滿著綠色與生機,而且福清人很勤奮,友好善良,他剛來不久,就把妻子也接了過來,在福清安家落戶,并且很快地融入社會生活。
如今,蓋東旭的兒子已經10個月了。他說,雖然他到福清還沒一年,但是,福清人勤勞善良與敢拼敢干的精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他從福清人身上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世的知識和勇于拼搏創業的精神。他說,現在福清是他的第二個故鄉,他將準備長期在福清發展,為弘揚福清的冰雕文化貢獻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