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永珍) 經福建省政府批準,福建省發改委近日印發《福清市產港城聯動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方案》《長樂市推進港城聯動、產城融合建設濱海生態城市試點方案》,推動兩地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全省新型城鎮化發展及工業發達地區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探索經驗,提供示范。
根據方案,福清市將圍繞在福州新區、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建設中走前頭當先鋒的總體要求,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產港城聯動發展為主題、江陰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為改革突破口,推動產業、港口與城鎮轉型升級,打造省會福州的南翼強市。
長樂市將抓住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海絲”文化積淀和港口、空港優勢,積極呼應福州主城“東擴南進、沿江向海”發展,全面融入福州新區開放開發,著力打造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城市空間布局合理、產業支撐和綜合承載能力強的國際化航空濱海生態城市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
?
福清市產港城聯動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方案
為支持福清市發揮區位和產業基礎優勢,探索產港城聯動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道路,建設宜居宜業的海港新城,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圍繞在“福州新區、福州自貿片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建設中走前頭當先鋒的總體要求,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產港城聯動發展為主題、江陰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為改革突破口,推動產業、港口與城鎮轉型升級;沿江、向海、環灣,著力提升中心城區、培育發展江陰和龍高半島小城市,構建“一主兩副”中等城市發展格局;提高城鄉綜合承載能力,推進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優化人文生態環境;建立產港城聯動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體制機制,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城鄉一體、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海港新城,打造省會福州的南翼強市。
——到2017年,產港城聯動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力爭百億以上產業集群達到6個,千億以上產業集群達到2個。福州自貿片區保稅港區運作成效顯現。東部新城開發、江陰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龍高半島小城鎮融合發展穩步推進;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城鎮基礎設施和功能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覆蓋,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與產港城聯動相適應的行政管理、多規合一、土地流轉、融資、對接平潭和融臺合作等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取得進展。
——到2020年,產港城聯動發展實現新突破。產業轉型升級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保稅港區的帶動作用更加突出,現代物流樞紐港初步建成;中心城區拓展、江陰小城市培育發展取得突破、龍高半島小城鎮加快融合發展并向小城市邁進;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城鎮功能更加完善,力爭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人文生態和宜居宜業水平顯著提升;較為順暢的產港城聯動發展等體制機制基本建立。
二、主要任務
(一)以人為本,有序推進人的城鎮化
1.推進外來常住人口市民化。探索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財政轉移支付與外來常住人口市民化掛鉤、建設用地指標與吸納市外農業轉移人口數量掛鉤機制。推進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的建立,鼓勵社會公益基金、僑資捐助。
2.引導本地農業人口就地城鎮化。允許本地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后一定時期內保持原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執行原有計劃生育政策,自主選擇參加養老保障及醫療保險形式。引導本地農業轉移人口向主城區、江陰港城、龍高半島等重點城鎮集聚。
3.實施回歸創業工程。創新融商回歸集聚載體,為異地融商提供“一站式”、“一條龍”便捷優質高效的回歸創業服務,促進總部經濟培育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
4.吸引各類人才集聚。重點引進國內高端人才和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加強院士專家、博士后工作站和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鼓勵引進重點領域急需緊缺技術人才,實施企業經營管理、社會工作、農村實用等人才培養引進重大工程。
(二)做強產業,支撐港城發展
1.推進產業布局優化與結構調整。推動半島工業跨越、中心服務擴容、灣區品質提升、山區生態保護。適度發展江陰化工新材料專區,龍高半島西南部著力發展生物醫藥、機械裝備、電力能源等先進制造業;中心城區著力發展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灣區著力發展商務休閑、旅游度假等產業;山區著力發展旅游、特色農業等生態產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引進建設一批技術含量高、產業鏈長、帶動能力大的重大項目,集中力量培育發展紡織新纖、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制造服務等產業和生物制藥、生物能源、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做大做強電子信息、汽車玻璃、電力能源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發展商貿物流、總部經濟、金融保險、科技信息、商務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培育發展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以深入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工作為契機,推動水產、畜牧、果蔬、花卉等產業向標準化種養、精細化加工方向拓展,大力發展都市型、高附加值設施農業。
2.提升園區經濟發展水平。以福州自貿片區保稅港區建設為引擎,推進江陰工業集中區建設。推進填海造地,培育發展西部化工新材料產業園、東部先進制造業產業園和汽車整車進口綜合配套區,打造以臨港產業為特色的新型工業化園區。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閩臺藍色經濟產業園等臨港產業園區。加快海洋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化推廣建設,主動承接國際和臺灣產業轉移,打造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兩岸海洋產業合作示范區。推動融僑開發區產業升級,加快建設電子產業園、福建通用航空產業園,完善光電信息等產業鏈條、實現電子信息產業鏈條向上游核心領域延伸,著力建設科技型、服務型高端園區。推動元洪投資區產業整合并向集群化發展,提升“回歸創業園” 項目承載能力,培育壯大紡織新纖、精細化工、糧油食品等產業。
3.推進與平潭產業聯動發展。依托江陰開發區、元洪投資區、東瀚灣商貿物流區、牛頭尾港口產業區等載體,探索建立共建共管園區模式,與平潭在稅收政策、產業優惠政策、產業準入目錄、飛地工業園等方面開展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加快龍高半島商貿旺鎮建設,鼓勵大型商貿企業在福清和平潭設立連鎖經營模式的分公司和營銷中心;與平潭在景點景區開發、精品線路開辟等方面開展深度協作,共創兩地旅游品牌。
4.深化與臺灣產業合作。大力推進與臺灣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的深度對接,打造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兩岸產業合作示范區。推進臺灣農業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的引進、試驗和推廣,合作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積極引進臺灣大型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擴大對臺貿易,構建海峽兩岸區域性物流樞紐。深化融臺兩地文化、宗教、武術、教育等全方位交流,推進融臺旅游合作。
(三)壯大港口,帶動產城發展
1.提升港區建設水平。突出專業化、現代化集裝箱和汽車整車進口港區規劃布局,加快建設完善以貨為主的集裝箱、汽車整車和對臺滾裝等運輸系統。加快江陰港壁頭作業區6-12號碼頭連片開發建設步伐,發展煤炭、化工等公共碼頭,完善公共航道及支持系統等配套設施建設,鼓勵和吸引實力強的物流企業作為特許經營機構進行開發經營。
2.打造現代物流樞紐港。完善提升以港口為核心的物流供應鏈服務體系,拓展港口的加工、配送、保稅和商貿等高附加值功能,積極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吸引中西部省份有實力企業來融建設飛地港,鼓勵福清市大型港口企業在省外布局陸地港。發揮福州自貿片區保稅港區政策功能作用,做大做強臨港保稅加工貿易、倉儲物流等各類產業。發揮福州保稅港區的優惠政策吸引,發展壯大電子配件、汽車玻璃、機械裝備等產業。加快建設江陰集裝箱和油品化工物流基地。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船務公司參與建設與經營港口物流業,探索組建江陰港國際航運企業,開拓新的國際海運航線。拓展融臺海上直航通道,研究建設江陰港區至臺灣本島海上運輸快捷走廊,把福清海港新城打造成為兩岸直接“三通”的重要樞紐,提升現代物流發展水平。
3.優化港口發展環境。建立“體制統一、貨源集中、市場運作、利益共享”的機制,促進港口綜合協調和港口行政執法形成合力,建設大港口、大口岸,促進口岸大通關便利化。積極推行“屬地報關、口岸放行”通關監管模式和檢驗檢疫全面實施直通放行模式。推行船舶查驗“零待時”;堅持20個工作日退稅制度。加快推動口岸聯檢部門集中辦公,推行管理信息化、服務標準化。
(四)優化城鎮,促進港產發展
1.做大做強主城區。全面拉開中心城區發展框架,推進東部新城開發,向海口鎮、東閣農場和龍田小城鎮等濱海區域整合延伸,著力打造濱江濱海特色的現代化新城區;推進觀溪新區、火車站片區、洪寬溪頭片區等組團開發,加快霞盛、奎嶺、千面山等片區改造,強化城市組團之間的通道建設。加強老城區升級改造,完善舊城區道路、停車場、消防設施、公園綠化、文化休閑等交通與市政基礎設施,推進沿街、沿路等景觀改造,抓好以歷史文化保護為重點的街巷整治,提升舊城區綜合功能和商貿業態。
2.積極推進江陰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制定江陰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行動計劃,以區鎮融合、港產城聯動為主題,推進“一區兩鎮”(江陰工業集中區、江陰鎮和新厝鎮)融合與港產城高效聯動發展,探索建立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打造以臨港石化、現代物流、海洋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為核心,“山海城園”四位一體、宜居宜業海港新城。
3.加快龍高半島小城鎮融合發展。對接平潭,突出對臺和海洋特色,深入開展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工作,加強龍田、港頭、三山、高山等城鎮融合發展,建設集高檔酒店、大型超市和商住集群為一體的現代化城市綜合體,積極培育發展龍高半島小城市。著力發展高新技術、對臺商貿、風電、設施農業、濱海旅游等產業,推進海峽商品交易中心建設,構建對臺貿易平臺和大流通、大商貿的發展格局。
4.協調推進小城鎮與農村社區建設。引導沿海各鎮以濱海大通道為紐帶,融入福清海港新城建設,形成濱海城鎮發展帶。鼓勵具有文化積淀、生態優勢的山區鎮個性化發展,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傳承,培育以文化旅游、生態宜居為特色的名村名鎮。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與城鎮融合對接、同步提升,著力培育新型農村社區。
(五)完善設施服務,提高城鄉綜合承載能力
1.完善城市交通體系。加快推進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福清段)、長樂前塘至福清莊前高速公路(福清段)建設。推進環城路網、中心城區道路與公共交通循環路網建設,加強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城市路網之間的銜接。落實城際軌道交通規劃,推進福莆寧城際軌道交通相關項目建設。推進福清境內福廈客專鐵路項目建設;強化江陰港鐵路支線與國家干線鐵路的聯通,研究建設若干連接主要工業園區的鐵路支線。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促進城鄉公交服務一體化。開展城市軌道交通的前期工作,研究將福州軌道交通延伸到福清各重點組團,推進交通等基礎設施與福州及周邊地區的對接,構建融入福州、對接平潭、面向臺灣、輻射內陸的交通網絡。
2.擴容提質社會事業。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高起點規劃建設中小學、幼兒園,保障農民工聚集區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福清醫院新院、婦幼保健院新院、高山鎮中心衛生院新院等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完善鄉鎮衛生院服務功能;加強醫療技術協作與醫療衛生人才引進,壯大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立全市緊急醫療救治體系。探索新農保及養老保險省內外異地雙向轉移接續辦法。探索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平臺、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新模式,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加大住房公積金購房力度,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
3.增強社會治理能力。促進政府治理、社會自我調節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積極推進城市管理向鎮村延伸,建設城鄉一體、精簡高效的治理體系。推進社會治理信息化,完善社會綜治管理平臺建設,同步推進平安城市與智慧城市建設,實現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全覆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老人、婦女的關愛服務體系,提高對外來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水平。推進基層群防群治隊伍建設,提高維穩處突工作水平。
4.提升生態建設水平。構建繞山、沿江、環海的多層次、網絡化海港新城生態屏障,繼續實施青山綠地、碧海銀灘、美麗海島工程,推進“三城”同創工作常態化、深入實施“四綠”工程,加強龍江中下游綜合治理、廢棄礦山治理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著力抓好重點區域、流域、行業、企業等污染源治理。
5.傳承發揚融城文化。推進石竹山夢文化、黃檗文化、和宗鶴拳文化等建設,全面提升對臺對外文化交流層次。深入挖掘和弘揚僑商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方言文化、海洋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重點打造有代表性、示范性、引領性和保護性的福清文化名片。抓好瑞云民俗文化古街、海口文化古鎮等文化建筑群的開發和建設,推進東關寨等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繕維護工作,開發一批文物衍生產品。
(六)加快先行先試,改革創新體制機制
1.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打破產港城部門管理分割的局限,建立健全產港城聯動協調機制,推進產港城聯動發展的綜合規劃、政策制定和組織協調,統籌協調產業、城鎮、港口等相關部門關系,統籌產港城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研究制定產港城聯動發展的政策措施。主動融入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加強福州自貿片區保稅港區的互動協作,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和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培育發展江陰省級小城市的體制機制,穩妥有序下放行政權限,探索組建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架構、構建責任和權利相統一的“人財事”制度、創新多元參與的社會治理模式。深化龍田鎮、高山鎮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支持龍高半島小城鎮融合發展。探索區鎮融合管理機制,加快理順融僑開發區、元洪投資區、江陰工業集中區、洪寬工業村、福州保稅港區、藍色產業園區等園區與所在鎮的行政管理體制。
2.開展“多規合一”探索。支持開展“多規合一”試點,以編制全市“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契機,加快推進“多規合一”。合理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生態功能紅線和海洋生態紅線,實行“一套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實施”,理順各類規劃之間在空間層次、規劃內容和管理權限上的交叉和矛盾,促進各類規劃無縫銜接,逐步實現基礎數據同平臺、監督管理同平臺、審批流程同平臺。強化規劃實施管理的約束性,實行一張圖作業,有效統籌空間資源配置。
3.創新土地要素流轉機制。加快農村地籍和房屋調查,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頒證,落實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推進舊村復墾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建立完善征地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留用地貨幣補償制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等,保障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積極探索以有償方式提供社會事業用地。
4.建立多元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探索采用PPP、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吸引僑資、民營等社會資本參與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探索通過發行企業債券、收費權質押貸款、特許經營權出讓、冠名權出讓、融資租賃、投資信托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探索設立城鎮化建設股權投資基金。完善金融支撐產港城聯動的綜合服務體系,積極發揮開發性金融支持城鎮化建設的作用,探索建立“政府選擇項目入口、開發性金融孵化、實現市場出口”等多種開發性金融介入運作模式。
5.構建對接平潭與融臺合作機制。探索研究將平潭綜合實驗區優惠政策中可以延伸適用的部分,逐步延伸適用至江陰港區、松下港區(元洪作業區)。探索建立管理體制對接、產業布局對接、基礎設施對接等為主的聯動機制。深化融臺交流合作機制,提升融臺經貿合作平臺,依托江陰和松下港區(元洪作業區),推動融臺兩地直航港口互設辦事機構,探索試行便利兩岸直接往來政策,提高融臺兩地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效率。完善與周邊等其他地區的合作機制,發揮福清海港新城在福莆寧同城化中的橋梁紐帶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福清市要切實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落實各項工作,推動重大項目組織實施,保障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重大試點事項可向省推進新型城鎮化聯席會議辦公室反饋匯報、爭取協調。福清市要及時總結試點工作進展情況、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果與經驗,及時報送信息,年中要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年底要形成年度總結報告報省推進新型城鎮化聯席會議辦公室。
(二)穩步推進實施
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對照本方案,各負其責,通力配合,分階段、分目標支持福清市加快推進試點工作,并給予政策、資金、項目支持。在城港產聯動發展、土地流轉、園區管理、投融資促進和開放合作等關鍵環節,明確責任分工、時限要求,層層分解目標,逐級落實任務,保障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三)強化目標管理
實行項目化管理,提高城鎮化試點的科學性,防范和減少風險。對重大發展改革舉措和政策,適時組織開展事前咨詢論證和事后跟蹤評估,建立目標責任制度和糾錯機制,確保試點工作積極穩妥推進。建立年度報告制度,將試點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積累的經驗、培育的典型及時上報。
(四)營造良好氛圍
福建省、福州市相關部門要支持福清開展產港城聯動發展試點。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意愿,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專家咨詢作用,共同推進試點工作。積極發揮新聞媒體和網絡的作用,廣泛宣傳產港城聯動發展的政策措施和階段性成果,努力營造全社會支持、推動城鎮化試點的良好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