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奮武(前排右二)、趙玉林(前排左一)與王淵菊(前排左二)在一起
一
2月7日,《王淵菊書法展》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展覽館拉開帷幕,這是在時隔整整10年后,福建省書法家協會第二次為王淵菊先生舉辦的書法展。
展館里的王淵菊先生的“行、楷、草、隸、篆”書法作品,令人嘆為觀止。可以說,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王淵菊先生書法創作中的力作與精品,都是他在追求超越的崇高夢想之下,辛勤耕耘的碩果。
王淵菊先生精通五體書法,尤以楷書與隸書為棒。王淵菊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本土書法家,他的一生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坎坷與挫折。但是,曾經的逆境和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卻造就了他的“重重霜雪里,黃金色更輝”的書法成就,使得他的五體書法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境地。
難怪乎福建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陳奮武先生,以及當代著名的詩人、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福建省文史館館員趙玉林先生等一大批書法界元老在觀看王淵菊書法作品時驚呼:“王淵菊先生的每一書體都有法度,無論拆開,還是連貫,字字都是精品,每一個字都寫得好!”
今年99歲的趙玉林先生在展館現場說:“王淵菊的楷書剛勁端莊;行書清新秀雅;草書氣勢雄渾;隸書樸茂古拙;篆書筆力遒健,其書法藝術造詣令人驚嘆!”
難怪乎本土書法家李洪元、林浴生曾經這樣評論王淵菊的作品,說“王淵菊的書法作品字字珠璣,如珍珠落盤”。
難怪乎中新社福建分社原社長、香港分社原總編輯周景洛先生在觀看王淵菊書法作品時,為王淵菊的書法造詣所震撼。他寫道:“一位書法家能擅長一、二種書體已屬不易,但王淵菊是諸體皆精,他善行草,工楷隸,令人不得不佩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王老因工傷致足疾,不良于行,但這讓他更矢志于書藝,更專注于書道。數十寒窗,沉醉于古帖名碑之中,筆走龍蛇,墨吞四海,終于獲得巨大成就?!说缇?,品逸于梅’,我想這幅對聯應是對王先生人品書品的最好寫照?!?/p>
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旗手,每個領域也都有自己的榜樣和標桿。而書畫界的藝術家們均以他們自己獨有的方式與世界對話,以不同的視野和才華展示中國風格、中國神韻與中國力量,其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時代正能量,令人動容。
王淵菊先生說:“超越,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一句話,概括了他的藝術生涯以及對書法藝術的那份執著。因為致力于“超越”,這就使得王淵菊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達到了至臻至善的完美。王淵菊的作品,足顯其豐厚的文化素養,于廣大讀者來說,是賞心悅目的視覺盛宴和精神陶冶;于收藏界而言,他的作品則無疑是最具投資價值的“優先股”和“潛力股”。在燦若群星的書法名流中,他以自己的風格與特色,獨領風騷。
幾十年來,王淵菊先生像“苦行僧”一樣“閉關打禪”修煉,潛心鉆研書法藝術。他說,書法沒有捷徑可走,你的功底怎樣,你寫得怎么樣,你的作品便一目了然。王淵菊先生還極為擅長創作巨作,他說,巨作最能反映出一個書法家的綜合素質和功力,讓作品說話是最令人信服的“說話”。
在展館里,許多觀眾駐足在王淵菊的《前赤壁賦》、《滕王閣序》、《蘭亭序》、《岳陽樓記》、《千字文》等巨作前,久久不肯離去。他們說,王淵菊先生的巨作作品,不僅顧全了字與字、行與行、幅與幅之間的整體美,“精、氣、神”俱備;而且,他的每行字的落筆與收筆都達到了“黃金切割比例”的美!令人嘆為觀止。
王淵菊先生把自己的作品視為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他對作品的要求幾乎達到了極端苛刻的地步,一幅作品哪怕有一個字、一筆劃不滿意,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扔掉、毀掉。超越,成就了王淵菊先生的藝術生涯;超越,也使得他躋身書法藝術之林,成為了“國家文化傳承人物”和舉世公認的一代書法名家。
王淵菊先生用自己手中的這支筆,書寫最美麗的人生畫卷?!皩殑︿h從磨礪出”,今天我們可以這么說,王淵菊的所有作品,都傾注了他全部的激情與心血,我們無論怎樣評價他的作品與藝術成就,都是不過分的!
三
1989年,當王淵菊的作品第一次參加全國書畫大賽獲取一等獎時,那時,知道他的名字的人,還是少之又少;而現在,他卻是譽滿天下的著名書法家……
王淵菊先生的五體書法全能,并不是一蹴而成的。他是在楷書的基礎上,再一個書體、一個書體地擴展,從單一向全能延伸,其間,不知道流了多少辛勤勞作的汗水。他的成功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拿來主義”,伴隨他的成功的是常人所難以忍受的那份幾乎是“與世隔絕”的寂寞。雖然,他是站在無數中國書法的先驅們的肩頭上去摘取桂冠的。但是,縱觀王淵菊的作品,其字字嚴謹、一絲不茍。誠如周景洛先生所說的那樣,在當代書法界能同時書寫兩體的書法家,并不多見,而像王淵菊這樣兼寫五體的書法家,實屬鳳毛麟角,屈指可數了。
王淵菊先生所取得的成就,絕非偶然,這是多年來他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果。他反對各種功名主義下的急功近利,和各種打著“時髦”旗號對書法藝術“改革創新”。他最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離開法度的‘創新’是涂鴉”。
王先生認為,中國書法是嚴肅的創作,是有規律的運作,是一門美化漢文字的藝術,而不是隨意揮毫亂抹。如若離開了漢文字,那么文盲可為之,三歲孩子也可為之,當然就不叫書法了,更談不上美與不美了,這樣的書法哪有什么藝術價值呢?他最看不慣一些人借創新之名,在書法創作中隨心所欲、胡亂涂鴉,有的通篇無一字,有的只是滿紙凌亂的線條,灑上濃濃的黑點,比歐洲的抽象派更“抽象”。他說,這樣的“無字天書”,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涂炭與挑釁。
在旗幟鮮明地沿襲、倡導傳統文化下,王淵菊先生尊法度,重功力,技道并進,形神兼重,為繁茂的書法文化園地錦上添花。
愿王淵菊先生老而彌堅,如梅菊之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