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俗語條釋》——值得稱道的一本好書
m.bjjht.com 2015-02-16 08:32:07?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見到《福清俗語條釋》(以下簡稱《俗話》)有兩種感覺,一是厚重感;二是時代感。 《俗語》不厚,薄薄的140頁碼,小冊子一本,為何說它厚重呢?先是它內容廣泛,共收集俗語1693條,舉凡風土人情、世態百相、歷史人文、為人處世、生態環境、氣候地理、農商百業,無不涉獵,林林總總,堪稱一本福清社會小百科全書。 其次是穿越的歷史久遠。俗語,是流行于特定區域的民間通俗語句,是當地民眾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創作的口頭文學,因此帶有鮮明的方言性。早在閩越時期,福清就有閩越人活動。兩晉及隋唐時期才陸續有北方漢民南遷入閩,與閩越人相融合,在閩中一帶形成福佬民系,創造了福州方言(含福清話),有了福清話,也就有福清俗語。逐條細念書中的俗語,不難聽到許多中原古音余韻;逐句細閱條釋,可以發現不少古詞、典故,從中可了解到福清歷史的脈絡。因此也可以說,《俗語》是一本福清歷史教科書。 細讀《俗語》,又感到它有強烈的時代感,這自然是由于作者的精心選擇、爬梳,在條釋中賦予俗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諸如提倡和諧的“讓人三分賣(不)算輸”;提倡勤勞的“起三早,當一天”;提倡節儉的“家儉則興,人勤則健”;提倡誠信的“大人言,君子口”等等,不勝枚舉。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結合當前反腐倡廉斗爭的形勢,特輯一組“警鐘長鳴”,告誡世人要防腐拒變,扎緊思想上的拒腐籬笆。諸如警惕權色交易的“紂王國敗出旦妃”、“野雞上床,家破人亡”;揭露兩面人的“講的比唱的谷(還)好聽”;正告違法亂紀行為的“你有神仙法,我有鬼畫符”;揭露貪官虛偽嘴臉的“鞋(會)看大帽山,賣(沒)看人心肝”;揭示腐敗官員沒有好下場的“拾著金龜害著命”;倡導杜微防漸的“崩海那差一坨土”等等,發人警醒。 最近,省委文明辦、省方志委、省婦聯聯手編纂了《福建家訓》,社會好評如潮。社會學家認為,家訓是我國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歷代名人志士、文豪學者、社會賢達、世家大族多以家訓、族規的形式訓誡子弟、垂飭后代,因而成為潤澤滋養人民最富養分的精神食糧。有關部門倡導開展“廳堂懸掛家訓”、“家訓誦讀”等活動,以增強群眾的精神力量,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形成濃厚的社會道德風尚。 筆者覺得,由勞動人民創作的俗語,傳承著優秀的文化傳統、道德風尚和倫理觀念,因此同樣具有治家、育人、養德的作用。因此可以說,《俗語》與《福建家訓》有同樣的功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家訓是文人創作的,帶有書卷味,而俗語是農夫創作的,帶有泥土味,因此,健康的俗語比家訓更具有廣泛性、影響力。從這點意義上,作者莊遠美老先生作了一件具有開拓性的好事,如果《俗語》能引起有關部門注意,也來編一本《福建俗語條釋》,與《福建家訓》花開并蒂,那作用就更大了。 莊遠美老先生歷十幾年的搜集、整理,終成《俗語》,他在《后記》中說,之所以有此執著的精神,是“出于使命感”,若不抓緊,將無顏見玉融先祖。老先生的這種奉獻精神,不也是一句閃光的、值得傳頌的俗語嗎?!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5-02-16 ]福清詩人林學杜《逸甫書法詩歌集》出版
- [ 2015-02-15 ]福清宏路僑聯訪貧送溫暖 傾力解民憂
- [ 2015-02-15 ]福清市書法家為市民送出春聯500多對
- [ 2015-02-15 ]情人節當天福清花市生意紅火 都擺到街上了
- [ 2015-02-15 ]福清元華路一輛出租車與道路施工設備相撞起火
- [ 2015-02-15 ]福清龍江街道一退休村主任捐6萬元幫助特困家庭
- [ 2015-02-15 ]福清市文聯召開2015年文藝發展工作務虛會
- [ 2015-02-15 ]福清三山鎮向老干部通報該鎮2014年工作情況
- [ 2015-02-15 ]“亞洲第一大塔”順利運抵江陰工業集中區
- [ 2015-02-13 ]福清宏路僑聯持續開展春節慰問 共籌撥近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