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暝兜 春聯的來歷你到底知道多少?
m.bjjht.com 2015-02-11 08:52:11?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又到年暝兜了,節令風俗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貼春聯。 春聯的來歷,說法頗多。清代學者梁章鉅《楹聯叢話》第一篇“故事”稱:楹聯起源于春聯,天下第一副春聯就是孟昶所寫的“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有人則認為聯語早于春聯,理由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早就有對句,每對對句就是一副對聯。唐初的律詩,每首至少都含有頷聯和頸聯,若單獨書寫張掛,便是對聯。敦煌研究院譚嬋雪女士在研究了大量敦煌遺書后,也提出門聯出現于唐的看法。唐人每到正月初一就在大門兩邊掛桃符,桃符上往往寫帶有福祿性質的吉祥話,又常常是對句,這便是春聯的起源。 春聯自誕生之后,一方面為文人墨客所鐘愛,作為煉詞造句的雅戲在他們之間交流;另一方面又為廣大民眾所接受,作為吉祥如意的象征而成為風俗。尤其到了明清以降更為普遍,成為上至皇帝貴胄、達官重臣、文人騷客,下至村夫野叟、引車賣漿、平民百姓的共好。 關于春聯,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有趣的故事。有一則是這樣的:明代以文才稱著的解縉家門口正對著一家土豪的竹林。一年除夕,解縉在大門上貼了一副砉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土豪見其有諷刺自己之意,便叫把竹子全都砍斷。解縉見狀,也在上、下聯末各添一字,成為“門對千竽竹短,家藏萬卷書長。”土豪見了更加惱火,下令把竹子連根挖掉。解縉看了又不慌不忙地在上、下聯末再加一字“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土豪再也無可奈何,只好躲到家中不再見人。還有一則是關于清朝湖北名士李仕彬的,說的是一年除夕將至,私塾先生要考考他的學生,早早寫好一只上聯貼在書齋門口讓學童作對。先生出的上聯是“除夕月無光,點數盞燈,為乾坤增色。”許多學童絞盡腦汁也對不上來,而年紀最小的李仕彬卻不慌不忙抓起先生書桌上的毛筆,寫下“新春雷未動,擊一聲鼓,替天地揚威。”樂得老先生喜不自勝,一把把小仕彬抱起,連聲稱贊“神童,神童!”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當過私塾老師,善撰對聯。他曾在門前貼一副門聯,上聯是“粗菜淡飯好些茶,這個福老夫享了;”下聯是“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等事兒曹任之。”律身訓子堪稱兩善。革命烈士方志敏是個文武全才的革命者,一年過年,他在家門口貼上一副春聯:“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后來他又把這副對聯寫好掛在臥室里,時時鞭策自己。一九一四年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當上了大總統,會國嘩然。時湖南巨紳、前清翰林王闿運給總統府大門貼一副對聯,上書︰“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使得袁世凱十分尷尬,老百姓見了卻十分開心。 福清做年貼春聯時間大多在年暝廿七八筅堂之后,還講究有門必貼,大門、二門、房門、窗門、灶前門要貼,甚至豬欄門、牛欄門也要貼。貼“福”字、“春”字斗方(福清話叫“春頭”)時并不倒貼,因為福清話中“倒”和“到”的音相差甚遠,并不似普通話那樣音同把“福倒”吉化為“福到”。福清人家以往貼春聯講究書法,往往都要央請村中字寫得最漂亮的人為自家書寫對聯,有錢的大戶人家甚至出巨資請名家書寫春聯。因此每到年暝家家戶戶門口儼然今天的書法展覽。全不像現時一些有錢有大厝人家以貼印刷的金字春聯為派頭。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5-02-10 ]福清城頭鎮新樓村山頭被超面積取土 山頭滿目瘡痍
- [ 2015-02-10 ]提醒:欠薪討薪先分清類型 投訴也要找對“門”
- [ 2015-02-10 ]游雄峰入選2014年度國家科技創新創業人才
- [ 2015-02-10 ]福清省文明辦來融慰問道德模范
- [ 2015-02-10 ]福清百歲老人有83人 居福州市之榜首
- [ 2015-02-10 ]福清拆除違建房建墳 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
- [ 2015-02-10 ]福清城鄉開展大掃除 拒絕臟亂差
- [ 2015-02-10 ]物業公司貼心服務 投資約20萬讓小區煥然一新
- [ 2015-02-10 ]福清出入境便民服務新舉措 自傳相片辦證
- [ 2015-02-09 ]福清宏路街道景江社區表彰品學兼優的小學生